第271章 香港电影金像奖(2 / 2)
这种杂志上总结的十大电影栏目,逐渐的受到了观众的好评。渐渐的,许多观众看电影,也纷纷参考《电影双周刊》的评论。
因为“十大电影”的评论榜单,逐渐在香港报刊媒体中被大量转载,也逐渐影响市场对于电影的鉴赏,这使得《电影双周刊》开始对于制作正规的电影评奖活动,拥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70年代~90年代,长达30多年时间,亚洲电影市场,香港电影都处于统治地位。可以说,香港电影比战后最初的曰流,以及90年代末期的韩流,统治娱乐圈的时间更为长久。甚至在这个年代,很多人都怀疑,香港电影将一直统治亚洲娱乐市场。
然则,作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一直到1982年之前,居然还没有自己的专业电影奖项。而《电影双周刊》的社长陈柏生,灵机一动准备效仿大名鼎鼎的奥斯卡金像奖,命名为——“香港电影金像奖”!
而事实上,在历史上从82年首届金像奖开始,最初举办的前五届并不受到社会关注,仅仅是在小圈子中有些口碑。
不过,到了80年后期,周润发在电影界崭露头角,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男主角,逐渐从票房毒药,变成了票房仙草之后。各路影星,才将香港电影金像奖视为极其重要的电影奖项!
随之而来,香港电影金像奖开始拥有“封神榜”一般的效果,那个演员、导演在榜上有名,必然身家暴涨。而正在放映的电影,获得了金像奖的提名,也必然广受关注,刺激票房大涨。
这种榜单曝光效果,使得在80年代后期开始,香港电影人,开始人人关注“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得失,并以金像奖提名、获奖为荣!
张少杰在《大唐双龙传:起源》获得了提名之后,开始让亚洲电视与电影双周刊商议,以100万港元的价格,买断“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电视直播权。
《电影双周刊》自有资金,连颁奖典礼所需的费用都不够,更别提奖杯所需的费用。所以,《电影双周刊》便邀请了香港电台(一家广播电台),共同筹建“香港电影金像奖”。
而亚洲电视,购买电视直播权,而香港电影金像奖组委会获得筹建资金,双方倒是各取所需。
这样,“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报刊评论主要是由《电影双周刊获得》,广播新闻主要是香港电台获得,而电视直播权归亚洲电视所有。
这使得“香港电影金像奖”不但获得了足够的筹建资金,更获得了更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毕竟,“亚洲电视”可是香港媒体中,仅次于TVB的大型电视媒体!
“亚洲电视”的直播,至少能够让超过两百万的观众,见证“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扩大这一奖项是社会影响力。
因此,《电影双周刊》的社长陈柏生,愉快的在合约上签字。
“祝金像奖大获成功!”黄锡招握手道。
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创始人,陈柏生也是笑眯眯的说道:“也祝,亚洲电视收视率暴涨!”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