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领域王者(2 / 2)
曹丕作为三曹之一,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写的《燕歌行》是历史上最早的七言诗,他所著《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建安七子”的称谓便来自此文,曹丕作为文学评论家,有劈山之功。曹丕的文章虽无法与父亲较量雄奇慷慨,但也能自成一家。此外曹丕善击剑骑shè,好博弈弹棋,在《典论》的自叙中更自诩其非凡箭艺,能“左右shè”,可谓文武兼备。传闻曹cāo认为时下兵荒马乱,教曹丕学shè箭,曹丕六岁时学会shè箭,曹cāo又教曹丕骑马,曹丕八岁时学会骑马。
曹植的辞赋里,有着最华美的藻翰、最丰润的意象,不仅时人咸瞠乎其后,放眼千年,亦难逢敌手。人们习惯于将曹植想象成一个文弱的诗人,牢sāo满腹,只知整天与几位脾xìng相投的朋友饮酒谈天。这其实是一个错觉,文武全才,这是曹cāo培养儿子的基本方向,曹植虽不及曹丕那么擅长击剑、摔跤、shè猎,但沙场上的志向也是不输壮士的。如果当年带兵去合肥与孙权打仗乃是迫于父亲命令的话,后来屡次三番地向曹丕、曹丕死后又向魏明帝曹睿写出《求自试表》,则明显表达出曹植体内亦有一股效命沙场的胆气。
曹彰,武艺惊人,或许竟可与许褚、典韦一流悍将比试一番。他不仅擅长shè箭骑马,臂力过人,尤其还有一段“手格猛兽”的传奇经历。曹cāo对这位“黄须儿”自也欢喜非常,但仍不忘提醒他:“你不知道念书,只知乘马击剑,此匹夫之能,算什么本事。”遂亲自圈选了若干经典,让曹彰读去。曹彰蛮不情愿,私底下常对人抱怨道:“大丈夫当横行四海,效法卫青、霍去病,带十万兵驰驱沙场,焉能在家里作一介博士。”曹cāo后来就给了曹彰机会,曹彰作为骁骑将军带兵镇压代郡乌丸的叛乱,大获全胜。
曹冲,有可能是曹cāo儿子中最出sè的一个,不仅最聪明,还最仁慈。曹冲天生夙慧,洞悉世情,极富同情心,曹cāo对他宠爱有加。曹冲的死,也许是曹cāo平生遭到的无数次打击中最惨痛的一次。当时曹丕在一边劝父亲节哀,曹cāo脱口说道:“这是我的不幸,你的大幸。”曹丕做皇帝后有一次仍心有余悸地承认:“假使仓舒(曹冲字)在,这皇位轮不到我来坐。”
考虑到子女的教育问题,吕布就以曹cāo为榜样,他反复思考过曹cāo是如何把几个儿子教成才的,因为跟曹cāo比起来,袁绍、刘表、刘备的儿子不过是蠢猪,曹丕、曹植、曹彰、曹冲四兄弟各有所长,固然跟曹cāo天才的遗传分不开,更与曹cāo独到的教育子女的方式分不开。
一方面,曹cāo对于儿子们要求严厉,尤其是对曹丕、曹植、曹彰几兄弟,自小就带领他们骑马shè箭,南征北战,练得一身jīng湛的武艺;另一方面曹cāo还培养他们通晓音律,著诗写赋,铸就了“三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更可贵的是,曹cāo还以积极的心态去教育孩子,不断称赞孩子的能力,努力开发他们的潜能。邺城铜台的登台作赋,年仅十九岁的曹植一挥而就,率先完成《登台赋》,曹cāo阅后赞叹不止,令曹植备感鼓励。东吴送来一只大象,曹cāo询问部下如何称象,年方六岁的曹冲就直抒己见,曹cāo非但加以阻止,还夸赞万分,并一一照办,令曹冲一举成名。且不论辞赋的好坏或称象的方式是否可行,曹cāo对孩子的积极鼓励是非常值得吕布学习。其实,曹cāo不仅对嫡亲子赏识无比,对于养子何晏和秦朗等也是宠爱有加,令其才华备受肯定,可以傲游诸侯间而无尤。
曹cāo的赏识教育,就是父亲通过亲切的言语、体语表示来传达对孩子的热切期盼,令孩子在不断的积极鼓励之下,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吕布也准备这样教育孩子。
吕布对长女吕玲绮的教育就初步按照曹cāo教育儿子的方式来教育,在严格要求并鼓励她习武、学习兵法的同时,也不忘了培养她通晓音律,诵读经史,写作诗赋,吕布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够在通才的基础上做专才,不管做什么方向的工作,都必须要有起码的人文素养。
吕布对子女的教育,也推崇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应材施教”,吕布准备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培养他们,不管他们的兴趣显得有多么地不务正业,吕布都愿意依着他们的xìng子去培养他们,竭尽所能把他培养成本行业最好的人才,即便有孩子想去种地,也要培养他成为大汉最好的农学家。
吕布期望自己的子女里面能出几个带兵打战的武将,如吕玲绮那样的,有几个能出谋划策的谋士,有几个能治理一方的政治人才,有几个做贸易的经济人才,有几个文采斐然的文人墨客,如此这般类推。
吕布反复教导孩子们:“你们将来只有一个人会继承为父的权位,这并不代表其他人都是没用的,在为父心中,你们每个人的地位都是一样重的,只要你们每个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能够做到大汉最好,做到你们领域的王者,不管是做文官也好,作武将也好,做儒生也好,做商贾也好,只要你们能够在本领域做到至尊王者,你们就是为父的骄傲!”
吕布对孩子们的期望就是,不管你做什么,都一定要做到最好,努力做到所在领域的王者。(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