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野猪皮的祖先(1 / 2)
孔融到达高句丽后,高句丽王故国川王听从大臣安留和乙巴素的建议,隆重召见了孔融。..
孔融此番前来就是奉着大汉朝廷和吕布的诏令,希望故国川王一起出兵对付公孙度。
但故国川王在此之前屡次三番被公孙度强大的辽东骑兵击败,畏公孙度如虎,他思虑再三,还是不敢下最后的决定。
孔融便听从副使刘政的建议,去拜见了高句丽的国相乙巴素,乙巴素在高句丽是个传奇人物。
数年前,故国川王后的亲戚於畀留和左可虑掌握了朝廷实权,将高句丽朝廷弄得乌烟瘴气,终于在故国川王13年,也就是公元191年,他们起兵造反,并袭击国王,故国川王将反叛镇压下来以后,对王室的势力加强了jǐng惕,要求zhōng yāng以外的四部举荐人才,这时朝中群臣纷纷举荐一个叫做安留的人,但安留却举荐了一个叫做乙巴素的农夫,说乙巴素比自己更有才能。
故国川王听从了安留的意见,派人去请乙巴素,故国川王授予乙巴素“中畏大夫”的官职,相当于大汉的六部尚书,但乙巴素却拒绝了,故国川王最终任命乙巴素为国相。这一决定引起了众多贵族的反对,故国川王却强硬地说:“谁再反对,定会诛九族!”。
故国川王给了乙巴素坚定的支持和绝对的信任,为了报答国王,乙巴素鞠躬尽瘁,将自己的全部才能展现出来。他通过改革教育体制。防止**的发生,又通过强化人才选拔和经济的改革。使社会政治制度有所改善,使高句丽慢慢富强起来,特别是这一年刚刚实施的“赈贷法”,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福祉政策,在3月到7月的chūn荒期,朝廷先把粮食贷给百姓,然后再到10月的秋收季节收回,这种抚恤制度使得百姓可以更加安心耕作。从而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高句丽的名声也因此而传开,吸引了周边更多的人,而高句丽也慢慢变得更加强大。
乙巴素从农夫而变成高句丽的一代贤相,让世家子弟孔融感触颇深,等回到大汉时,他变得坚定不移地支持吕布的人才政策。世家门第观念没有以前那样强了。
乙巴素不像后来的诸葛亮、陆逊、司马懿那样是军政全能的人物,他只懂得治政,他分析不清楚跟大汉朝廷联合对付公孙度的利弊,便陪着孔融去找安留。
安留对军事上稍微懂一些,知道吕布兵力强大,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讨伐公孙度是以正义伐无道,便建议故国川王答应跟大汉结盟对付公孙度。
高句丽现有五十多万民众,带甲之士仅有五万多人,便拨出两万人马。在安留的带领下,攻打公孙度的玄菟郡。牵制公孙度的兵力。
大汉使团的副使刘政是军政皆通的人才,他看完高句丽将士的战力,心里不无感叹,整个东北地区,除了鲜卑人的战力勉强可以跟大汉一战,其他的势力如乌桓、扶余、百济、高句丽、三韩,是一个不如一个,都是猪一样的战友,他们顶多能起到牵制公孙度的作用,要让他们独当一面地进攻公孙度,完全是奢望了,不过刘政很快就会看到一个强悍的民族。
孔融带着大汉使团,又访问了高句丽的两个藩属小国东濊和东沃沮。
东濊北边接着高句丽和沃沮,南边靠近辰韩,西边与乐浪郡接壤,其领土包括后来朝鲜的咸镜南道和江原道以及韩国的江原道,现在东濊是高句丽的藩属,百年后,高句丽好太王吞并东濊,高句丽从此称霸朝鲜半岛北部和后世东北大部分地区。
东濊与高句丽、沃沮同属扶余分支,语言文化相似,东濊人与高句丽人同在每年的第十个月举行载歌载舞,武术表演的祭天仪式,东濊人还视东北虎为神物,东濊以农耕为生,东濊法律严惩占用公用土地者。
因东濊是高句丽的藩属国,唯高句丽马首是瞻,得知高句丽跟大汉签订对付公孙度的盟约,便从两万户国民中抽调四千人马,跟随安留率领的高句丽大军后面去对付公孙度。
随后孔融又到了东濊北边的东沃沮。
东沃沮经常被简称为沃沮,沃沮南与东濊相邻,也是一个农耕与渔猎混杂的民族,他们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种,在沃沮形成的早期,由于其管辖权在汉四郡和高句丽之间摇摆,沃沮一直没能形成一个dú lì的国家,现在是高句丽藩属。
历史上的公元244年,曹魏大将攻打高句丽时,高句丽东川王曾暂退到北沃沮,285年扶余王储在遭到鲜卑袭击时也曾逃到沃沮,5世纪初期,高句丽好太王将沃沮完全纳入高句丽版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