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 绅士风度(1 / 2)
科林到底是什么意思?
布莱丝细细咀嚼了一番还是没有能够摸索出一个轮廓,刚刚的表演已经非常到位了,还需要如何调整呢?
视线余光偷偷地瞥了蓝礼一眼,她知道,如果询问蓝礼必然可以得到一个答案——就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蓝礼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就已经根深蒂固地形成观念了;但她却迟疑了片刻,终究还是没有开口询问。
自从绯闻事件爆发之后,布莱丝就与蓝礼有意识地保持了距离,她不喜欢蓝礼的处事方式,更加不喜欢有人干涉她的私事。虽然在工作方面,她敬佩蓝礼的专业;但工作之外,她却不想要和蓝礼有太多交集。
想了想,布莱丝还是没有开口询问,她决定按照自己的方式来重新演绎,摸索出科林所期待的表演方式。不管如何,演员的表演工作还是需要自己摸索,她不可能每次出现了问题都需要求助同剧演员,不是吗?
于是,布莱丝快速收回了视线,重新静下心绪来,开始思考不同的诠释方式。
蓝礼自然是注意到了布莱丝的打量余光,但他依旧稳如泰山地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现,全神贯注地集中在自己的工作上。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是一个真理,许多时候自己置身其中,反而往往看不到事情的全局和真相。即使是蓝礼自己也不例外,这也是他们需要观看表演重放的原因,同时也是需要导演意见的原因。
作为旁观者,蓝礼可以捕捉到布莱丝的表演瑕疵——还远远没有到问题的程度,最多只能算是瑕疵,最主要的关键就在于分寸掌控。
经过“明日边缘”和“星际穿越”等多部商业电影的打磨,也经过“抗癌的我”那样具有商业属性的喜剧电影,蓝礼渐渐摸索出了自己对商业电影的理解。
现在,人们对于商业爆米花电影有着一种普遍的错误观念,想当然地假设,爆米花电影观众更加注重视觉特效,对剧情、对人物、对情感都缺乏足够的耐心细细咀嚼,这也使得商业电影的表演往往更加外放也更加直接,甚至是简单粗暴地把所有情绪都摆放在台面上——喜悦、悲伤、痛苦和难过等等,全部都是嘶吼咆哮式地直接甩出来,生怕观众不愿意花费时间去阅读。
归根结底来说,其实如此想法不能说是错误的——商业电影的表演确实需要更加直接一些,否则很有可能就会淹没在庞大的视觉特效里,年初刚刚杀青的“星际穿越”就是最好的范例;但如此想法却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过于简单直白,甚至是浮夸,反而容易破坏作品的完整性。
最简单的对比案例就是,“蜘蛛侠:英雄归来”之中汤姆-霍兰德的表演显得恰当而合适,但如果把汤姆-霍兰德的表演放在“超凡蜘蛛侠”的氛围之中,那就显得格格不入了——而安德鲁-加菲尔德的表演又显得太过中规中矩了,缺少了一股人格魅力,没有能够让他的彼得-帕克唤醒观众共鸣。
这就是布莱丝所面临的问题:
布莱丝以舞台剧的表演方式来呈现情绪,所有情感完全外放,简单直接地击中每一个剧情的起承转合。
准确吗?准确。
合适吗?不合适。
蓝礼处理这场戏的方式就显得老道成熟了许多,他把欧文的所有情感涌动全部都隐藏在了眼底深处,外放出来的是一种沉重与悲伤,甚至可以说是感同身受的哀伤,没有过于直白地把所有情感全部一股脑地倾倒出来,也没有过于隐晦地把情绪全部压抑在心底——
具体的区别在哪里呢?第一,抬眼和垂眼的差异,没有把所有情绪都盛满在眼底,反而是故意掐断了眼神的接触;第二,手部动作和说话方式的变化,一方面增加了手部动作来传达情绪,甚至是有意地加大了动作,另一方面则是把说话内容减少,却增加细节的填补。
在外放与内敛之间,蓝礼摸索出了一个平衡。
当年出演“太平洋战争”的时候,初出茅庐的蓝礼把每一场戏都扣得特别仔细,尤其是第九集里情绪升华的片段,在技巧控制与全情投入的模糊界限中,他确实是失去了自我,把所有情绪都完美地调动了起来;但放在现在来看,却显得发力过猛,反而是削弱了群戏——简单来说,就是凸显出了蓝礼自己,却让整场戏变得不均衡起来,如果是现在,蓝礼可以更加成熟也更加细腻地完成那场戏的处理。
布莱丝的表演就是如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