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2 / 2)

加入书签

“不,笙这次不去。”郑钰明摇头,田王后的产期是明年五月,如果吴王笙去觐拜天子,势必不能亲眼见到孩子出生。

楚朝辉的脸立刻阴沉下来。“是不是你要代替笙去觐见?”田王后腹中孩子没有降生前,郑钰铭算是吴国王位第一继承人,可以代替吴王笙朝拜。

楚朝辉脸色不好看,是因为郑钰铭代替吴王笙去镐京,他便得留守在国内守住基业。楚朝辉自郑钰明遇刺后,对郑钰铭的人身安全问题特别紧张。

吴国王都和镐京相隔千里,路途遥远艰辛,楚朝辉不能放心。

“朝辉,历代吴王觐拜都没事,到我这里哪里就特别危险了?”郑钰铭安抚楚朝辉。“我这里还那把杀伤力超强的手枪防身呢!”

郑钰铭的迷你手枪掉落在蔚山瀑布处再没有找到,楚朝辉强迫郑钰铭随身携带他的92式手枪。

楚朝辉叹气,知道无法改变郑钰铭的决定,郑钰铭看着温和,却是那种拿定主意便不肯改变的犟脾气。

“光有手枪不行,从明天起得跟我进行锻炼!”楚朝辉还是不能安心,魁吉行刺时,郑钰铭一样有手枪,却因使用不熟练没有打开保险,被魁吉杀伤掉落悬崖差点送命。

“这个可以!”郑钰铭马上保证。

吴王笙四年元月,吴国发起觐拜秦天子的号召。号召发出后,跟吴国关系良好的陈国,许国当即同意。想跟吴国套近乎的齐鲁两国响应,楚国观望后也发表意见赞同。赵国也积极拥护了吴国的倡议,赵轩同时提出了一个邀请,邀请吴国明公子访问赵王都后,跟他结伴同去秦都。

因有吴国倡议,五大强国响应,面积实力中小的诸侯国国君只得附和。这年的朝拜将变得前所未有的热闹。

第 175 章

参加吴王笙四年提拔考试的考生人数比三年前多了三番,特别是吴国之外的诸侯国学子,多了五六百人。这些赶赴考的诸侯国学士家世比第一届学士高多了,有一半出身名门世家。

来赴考的学子在一月份就云集康城。家境不错的学子一般都有奴仆随身伺候,来参考的学子总数在两千多,陪考伺候的奴仆也有相同数目。

一下涌进五六千外地人口,康城大大小小的客栈挤得爆满,后至的学子找不到住宿之处,只有高价租住康城百姓的房室。康城因各地学士学子涌入显得更热闹,国外考生也被康城的繁华震惊。

康城经过四年的建设,整个城市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全城进行了功能规划,王宫附近为行政区,行政区往南是学院区,东门和南门处为主要商业区,北城为康城大部分居民居住区,西部有禁卫营、菜市口、畜牧交易处。城中街道宽阔干净,街道旁的商铺林立。

街道旁标有路牌,想去哪里,路牌有指示,坐上有编号的公共马车便可到达。城中走动的牲畜屁股后一律由布袋兜粪,只畜牲小便无法控制,由专门负责卫生的老人拿拖把清理。

吴国进城已经取消收进城费,只收牲畜的清洁费。为了解决牲畜拥堵城市要道,每个城门口外设有临时牲畜停放处,付上些许草料费,便可将自家牲畜寄放。

城中商铺货物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外地考生目光,商铺中的贵重货物标价低廉让他们跌掉眼球,这些物件在他们国家价格最起码要翻上一两番。

康城除了店铺繁多,饭馆小吃铺子也多,这些饭馆小吃铺子中的食物做法新颖,味道美味之极,考生们品尝后,大呼这才是人间美味。

最让考生们稀奇的是,康城市中心有一座没有围墙的园林,园林有小桥流水,弯曲的砖路旁栽种各种花木,花木都专门花匠管理。园林正门上刻有公园两字,按字面意思便是公共的园子,随便谁都可以进入游玩。

到唐地实习的学子都赶在提拔考试前一周回了康城,经过实习的学子,只要有前五十名的名次,便会受郑钰明重用,毕竟他们处理过地方事务,具备了理论和实践经验。

卫仲从唐地返回康城,看着离提拔考试还有四五天,便出头邀请昔日好友一聚。这次聚会地点没有设在卫府,而是选设在了公园一处亭阁中。

卫家家仆早早就去公园申请预约使用亭阁。亭阁四周有雕花门挡风,在亭阁内置上火炉,阁内温度便会暖和。亭阁地基很高,开了阁窗,四周景色尽收眼底,是品酒赏雪的好去处。

因亭阁是一处不错的赏景之地,想到亭阁聚会赏玩的康城人很多,为了不撞期有纷争,使用者必须到公园管理处登记,付出少许管理费预定。

卫仲向来活跃,为人义气,好友众多。这次公园聚会,卫仲邀请的人有二十之多。亭阁中没有置取暖的火炉,而是置了三桌火锅。有三个火锅在亭阁,已不需要再升取暖的火炉。

杨贺和符畴都已赶回康城,两人作为卫仲最好朋友当然在邀请之列。聚会之日,两人从北学院散步到公园亭阁时,时间尚早,亭阁中卫仲品茶等待客人,卫家两个仆人准备着火锅食材。

“两位贤弟,快快进亭阁暖和一下。”卫仲瞧见杨贺和符畴从小径走来,起身出来相迎。

杨贺和符畴见到卫仲连忙抱拳行礼,杨贺一边行礼一边称赞:“卫兄总有奇思妙想。这处赏景就应该品尝火锅才过瘾。”

卫仲得杨贺夸奖,哈哈大笑,步下台阶携了两人手臂一起进了亭阁。亭阁中有三个鸳鸯火锅中正煮着底料,温度比亭阁外高出十几度。杨贺和符畴一进里面,除了满鼻子香气,全身寒气也立刻被驱散干净。

卫仲和杨贺、符畴在靠窗位置坐下,卫家仆人给杨符两人倒上热茶。卫仲将亭阁一扇窗户推开,入目便是一片晶莹美丽的雪景。三人边茗茶吃着干果交谈,边欣赏窗外美景等侯其他宾客。

阁窗外树枝上的积雪是前两天下的,今天没有风,也没有什么太阳,正是赏雪的好日子。

卫仲打量自己的两位好友,杨贺整个人显得很精神,去唐地实习半年,举动变得干练多了。符畴原来话不多,如今言辞更默,清秀的脸变得有些消瘦,外表稳重成熟了好多。

亭阁周围小道上不时有游人经过,本地人知道亭阁处经常有人相约聚会,他们不会走小径到亭阁旁打扰,外地游人常常会转入亭阁小径,待发现有人在此聚会,大都忙不迭离开。

亭阁处刚走开一发外地游客,又有三人从小径拐了过来,三人边走边交议论着什么,随着三人走进,亭阁中的人听清他们的话语。

“不知两位发现没有,康城竟然没有乞讨者,真让吾难以置信。”中间一位身穿裘毛滚边锦衣的年轻人提出自己发现,这年代百姓可是普遍不得温饱。

“应该是城中护卫将他们驱赶到城外了吧。”同行之人说出自己理解。

“应该如此!吴地再富裕,也不可能无乞讨者。”裘毛锦衣年轻人跟另外一人点头赞同,他自己国家的都城就是如此行事。

只是那些饥饿百姓为了活命不顾都城护卫殴打,拼命想法混进都城乞讨。裘毛年轻人的王都乞讨者总是赶之不尽。

正当三人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如此现象,头顶忽然传来反对声。

“非也!非也!三位想错了!”

锦衣年轻人抬头,发现亭阁窗户处有一二十三四岁,长相儒雅的年轻人正在摇头。

锦衣年轻人拱了拱手:“在下申落,许国人氏,跟两位同乡来贵国参考,吾三人如若说错,请君为吾等解惑!”

摇头的年轻人是卫仲,听清锦衣人自报的姓氏,卫仲不由一愣。

“阁下可是许国宗室?”申是许国宗室姓氏。

申落点头:“不错,余正是许国当今国主堂侄。”

阁楼内三人听后,连忙走出亭阁到阁门处相迎。

许国是名士王颉的母国,王颉和弟子在吴国受到重用之事早传遍许国王庭。吴国不问出身国界,只要有才就会重用的消息吸引了许多许国人。

申落虽是王室子弟,因父亲曾跟许国国主争过王位,许国国主上位后,申落一家便被提防闲置。申落是个有抱负的人,总想着从政,既然国内不能实现,申落便想到吴国碰碰运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