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七章 囚徒上(2 / 2)

加入书签

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想到归宗。

郑威想到这里,顿时生出要和郑世安交好的心思。

他郑家在南方倒也富庶,但是和张家一比,显然差距甚大。

“郑威,你们究竟是什么意思?”

就在郑威想着,要如何与郑世安交好的时候,一个愤怒的声音传来,只见郑士则从集市酒楼中跑出,冲到了郑威面前,“之前说好的事情,你为何有中途改变。”

郑士则当然愤怒!

为了拉拢郑威,他可是让出了一个族老的名额。

现在,入主安远堂已经成了泡影,还平白搭上了一个族老的名额,他赔大发了……郑威抬头笑道:“士则贤侄,既然你问了,我不妨把话说清楚。

我郑氏自南渡之后,虽说要归宗认祖,但根基却在江南。而在江南,非我独大。”

“那又如何?”

“吴县张氏,答应让出新安、宣城两郡蔗田,并与我平分这两郡砂糖生意的利益。”

“啊?”

“条件就是,我要加入六房。”

郑威神色淡定,似乎丝毫不以反悔而羞愧。事实上,南祖五代之后,郑氏就着力发展商业。如今他们的生意已到了一个瓶颈阶段,需要新的刺激点来发展壮大。

宣城郡、新安郡,大约等同于后世的江西地区。

这些地区最适合种植蔗田,可是郑威想要获取这边的田地,困难重重。这时候,张氏过来了。张仲坚与郑威商议,联手发展两郡蔗田种植,使得郑家喜出望外。

郑威说:“士则,我是个商人,谁能为我带来利益,我就与谁合作。

非常明显,你们从最开始与我联络,并未给我带来任何利益。除了两个族老的头衔……我长年在南方,要这族老之名又有什么用处?但是和六房联手,我名利双收。

你可以笑我市侩,也可以笑我粗鄙。但我要告诉你,天下熙熙为利而去,天下攘攘为利而来。古人尚且如此,我又有何不对?所以士则,我只有对你说声抱歉。”

郑仁基则是一喜。

郑威不会长住荥阳,对他而言是一件好事,有利于他更好的控制安远堂。

郑士则气得面红耳赤,指着郑威,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时候,郑善愿带着郑士机等人从旁路过,喝止了郑士则的出言无状,而后笑了笑:“仁基贤弟,果然是好手段啊……还有郑叔父,恭喜您进入族老会,曰后郑家的发展,还要请您多多费心。”

一副皮里阳秋的模样,说完之后,他带着人就走了。

郑世安倒是惊醒的很,郑善愿那句话,颇有挑拨离间的意思。

于是郑善愿前脚刚一走,他后脚就说:“仁基贤侄,如今荥阳的事情已经落定,我留在这边,意义也不甚大。而且言庆也要继续求学,我想过几曰,就和言庆返回洛阳。

至于巩县的田庄,我回洛阳之后,派人过去照看吧。”

我不和你争权,也无意取代你安远堂的宗房地位。有个族老的头衔,我已经心满意足。

所以,我离开荥阳。

郑言庆一直在关注这边的动静,闻听郑世安这么说话,不由得暗挑大拇指,赞了一声高明。

爷爷并没有因为身份的改变,而得意忘形。

相反,他很清醒,知道以进为退的手段。他回洛阳,倒是正和了言庆的心思。同时也表明了态度,打消郑仁基的顾虑。果然是人老成精,别看郑世安本事不高,但察言观色,揣摩人心的本事,却是远高于其他人。郑言庆轻轻点了点头。

郑仁基,也松了口气。

郑善愿那句话,的确让他心存顾忌。

然则郑世安这番表态,却让他立刻将顾忌打消。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个道理郑仁基非常清楚。既然人家表明了,将会以他为安远堂之主的态度,那郑仁基也要有所表示。毕竟安远堂这次能度过危机,可是全靠了郑家祖孙的出力。

“言庆前途事大,叔父要回洛阳,也是正理。

如今言庆拜在长孙大将军门下,也的确需要留在洛阳。只是叔父想要撒手不管,躲清闲却是不成。这样吧,小侄拜请叔父,管理一下洛阳的产业。那边的老军们,对叔父也很尊敬,管理起来,也比为善强上许多……刚才大将军私下对我说,他即将卸任右武侯大将军的职务,陛下意封他为永安太守之职。为善的年纪也不小了,一身好武艺,若留在洛阳倒是有些屈才,所以我想让他随大将军去。”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