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1 / 2)
诸葛诞点了点头,不由对那边满脸平和淡然之色的荀粲说道:“荀奉倩,我且问你,那两篇古文可有作假?”
荀粲随意瞥了他一眼,继续望着湖中美景,似乎无视了诸葛诞的话语,这让诸葛诞一下子升起了怒火,刚刚的压抑似乎造成了现在的爆发,他不由提高音量道:“荀粲,你这是在心虚么,除了我之外,在座的诸位可都是太学文学社中的成员,文学造诣高超,若你能就在这当众写一篇汉赋,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那就可以证明你的清白,否则,你这公子榜首怕是无颜走出这里了!”
诸葛诞的一番话说得豪情四射,似乎荀粲今日已经逃不过他的算计,而周围诸葛诞笼络的学子们也纷纷附和,要求荀粲作赋……
这心湖水榭算得上露天建筑,就像是湖边的一个古朴典雅的大亭子,因此诸葛诞那音量颇为巨大的说话声,让外围的围观学子们听得清清楚楚,诸葛诞这咄咄逼人的话语,使得周围的完全不看好的围观者们纷纷发出幸灾乐祸之声:
“公休说得好!揭穿这荀粲虚伪的面目!”
“荀粲品德如此之低劣,如何能当得公子榜首?”
“只是家世好一些罢了,才华什么的全是乱吹出来的,荀令君有此幼子,真是丢脸!”
“不错,他就是个衣冠禽兽,除了外表和家世,其余的全是作假的!”
一时群情激奋,好似荀粲的人品真的太差,导致有这么多人厌恶着他,而司马倩听到这些人发自内心的嫉妒之声,不由轻蔑道:“就算他只有外表与家世,也比你们这群什么都没有的强,这有的人进了太学,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有人听到司马倩的讽刺之声,不由怒目而视,而一看到司马倩那娇俏可爱的脸颊,却又露出一副猪哥相,但真正知道司马倩那高贵身份的人,在那人耳边说了几句之后,那人便又惴惴不安的低下头,显然不敢再对司马倩无礼,而他们之所以敢在这人群之中使劲诋毁荀粲,就是觉得人多,目标分散,诽谤起来没有任何压力,但若他们之中的一人跑到荀粲面前这样说的话,那是绝对没有这个勇气的。
曹璎珞虽然嘴上一口一个“人渣荀”叫着,但此时看到某些学子们无端诋毁荀粲的无耻下流的模样,不由心生厌恶,比起荀粲来说,这些家伙简直就像粪坑里的蛆虫一样,自己家世不行,又没容貌,还不勤于学习,却在太学之中浪费时光,整天想着泡一个家世顶尖的名门贵女,自此青云直上,脑中全是些不努力就获取的想法……
要知道,在曹璎珞心目中,哪怕荀粲再虚伪再没品,但这人的勤奋她还是隐隐知道些了,从小就开始练琴,书画,隐逸于山林不出,一出便一鸣惊人,自此以才华著称,更善清谈,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容貌也显得愈发出众,家世顶尖,货真价实的名门公子,这样的人,能当上公子榜首难道就是吹出来的?
荀粲听了诸葛诞那咄咄逼人的话语,不由淡然一笑,依旧显得从容潇洒,而诸葛诞这些人齐齐心中大骂,装逼!
荀粲环顾四周,不慌不忙的轻抿一口香茗,动作优雅完美,配合他那心平气和的浅笑,顿时让他的那群少女后援团们纷纷露出痴迷之色,这时他依旧用那温暖的声线说道:“学子诸葛诞,难道你就是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博士的吗?真是不知尊师重道呢……”
荀粲的声音不大,但他一开口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自发的安静了下来,是以他那温润如玉的话语就像和煦的春风一样,让所有学子们都听得清清楚楚……
话语刚落,周围一片寂静,这时太学诸生们才想到,荀粲这个公子榜首,可是刚刚有博士官职在身的,这可是经过官方认证的,虽然大家对此都不服气,但谁敢违抗皇帝陛下的任命?
诸葛诞这时真是气急,捂着胸口,望着荀粲那轻描淡写的样子,只觉得想要吐血,而荀粲又对这些文学社的成员们轻飘飘的说道:“至于你们,可有什么传世之作?可有贤名?身份如何?学子诸葛公休,起码是出自琅琊诸葛氏,有这样的资格,你们呢?”
荀粲的话语虽然轻柔,却向利剑一样将这些平时自以为牛叉得一塌糊涂的文学社成员们刺得心口滴血,荀粲直接用自己顶尖名门公子的身份,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了,这些人之中大多自以为文笔超群,辞藻华丽,常常能用文章搏得女孩们的青睐,但就凭这些,难道就有资格来评论荀粲?真是大笑话!
文学社之中的成员,大多被说得面红耳赤,在这个极其看重家世的时代,他们比起荀粲来说,用一句话形容就是“萤火之光,也敢与皓月争辉”,而已经有受不了这样的大场面的人,向荀粲作揖之后,就黯然离去,至于以后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跻身上位,还是一蹶不振,就不得而知了。
而诸葛诞却也没有挽留,他只是被荀粲那个“博士”的身份弄得很蛋疼,但是荀粲后面的那番话,却是极其符合他的心意的,这时他也觉得,让这些文学社的成员,来对荀粲评头论足的话,简直就是败笔,自己和这些人为伍,也太掉价了一些。
这时,那些原本肆意诽谤荀粲的嫉妒者们,却傻眼了,谁都没想到这荀粲居然用“博士”这样的身份来压人,在这个极其需要“尊师重道”的时代,学子们怎敢凭空质疑老师,若有凭有据的话,那还好说,毕竟孔子也曾曰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但关键是,诸葛诞的质疑,完全是自己的凭空臆测啊……
坐在船头密切关注着水榭中战况的卫泓,脸上的笑意更加浓郁,他原本还以为荀粲会当众写一篇文赋来证明自己,却没想到三言两语,就把这诸葛诞弄得这样难堪,这个荀奉倩,言辞还是这般犀利呢……
司马倩同曹璎珞这时脸上也微微带着愕然之色,难不成这场危机,就这样被荀粲两三句话给解决了,这诸葛诞的战斗力也太渣了吧?
荀粲的少女后援团们纷纷开心的调侃起来:
“荀博士噢~~什么时候来调教调教我呀~~”
“你这个死妮子,这话说得太惹人遐想了吧?”
“切,我这可是尊师重道呢,让荀博士调教怎么了,我愿意!”
“……败给你了,不过荀小郎三言两语就刺得那个讨厌的诸葛诞没话说,还真是过瘾呢。”……
在那不起眼的乌篷船上的夏侯徽也觉得这危机解决的实在太快了,她不由向蔡琰说道:“师尊,难道就这样这个抄袭风波就这样结束了?”
蔡琰微微摇头,只是娴静道:“媛容,荀奉倩此言,只能解决一时,但按照此人的谋略,应该是希望借此争端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我原本还以为他会直接以才华证明自己,却没想到他会这样,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听到向来睿智的蔡琰的话,夏侯徽依旧保持着期待之色,而这时蔡琰似乎想到了什么,不由恍然道:“学子无法质疑博士,但博士却可以质疑博士,我明白了,或许马上就有更加有权威的博士出场了,这一切都按照着荀奉倩的计划进行着呢,这诸葛公休算计来算计去,也只是荀奉倩玩弄的棋子罢了!真是悲哀的小丑呢……”
蔡琰的话语刚落,忽然岸上的学子们都纷纷发出惊呼之声,他们发现,在太学之中,几个地位崇高的白发老者,居然也来到了这里!这些老者,可不仅仅是博士,还是北汉末年的经学大家,这样的人,在文学上的造诣自然不俗,而以他们的资历,完全有质疑荀粲的资格!
诸葛诞一见众博士到来,不由大喜,见荀粲依旧一脸淡定,不由心中再次骂一声装逼,然后对他阴阳怪气的说道:“荀博士,本学子虽然没有资格质疑你,但那些博士呢?”
这时一些看不惯荀粲的诸生们,听到诸葛诞那得意的话语,不由纷纷欢喜道:
“公休说得太对了,为首的那位是董遇董博士的吧,他可是儒家宗师呢,善治《老子》,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那一位,这样的博士,足以质疑这个荀粲!”
“没错,我还上过董博士的课哩,可惜他的风格就是让我们自己读,不过以董博士的学问,足以当得儒宗的称号!”
“这样一来,这个荀粲就一定会被戳穿他那虚浮的才华了吧……”
“啧啧,董博士,薛博士,隗博士,杜博士,乐博士,苏博士……这个阵容也太强大了吧,不愧是诸葛公休,居然能有这么大的面子请动这么多的经学大师……”
……
这些博士或许有的并没有在史书上有太大的名气,但是在当时却的的确确是太学有名的博士,其中有好几位都是儒学宗师,那位董遇或许听名字很生疏,但他撰写了《周易章句》、《老子训注》,尤精《左氏传》,为之作朱墨别异,对治经开一新法。人有欲从学者,遇不肯教,只说:“必当先读百遍。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又说:“读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这些教言,对于鼓励后学扎扎实实地打好基本功底,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第三百九十三章 名篇
《魏略·董遇传》中记载,他为人质朴而又喜爱学习。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除了董遇之外,那位薛夏薛博士同样名气很大,德高望重,他字宣声,天水人,博学有才,曹操在世时,他曾被天水豪族姜、阎、任、赵迫害,然后被曹操救下,接着就任用他为军谋掾,而等到曹丕在位后,现在被任命为秘书丞、博士。曹丕和薛夏讨论书传的意义,总是在一起用上整天的时间。常常不叫他的名字,而称他为薛君。薛夏的生活十分贫困,曹丕又看到他的衣服单薄,就脱下自己的袍服赐给他。
隗禧,字子牙,黄初中,为谯王郎中。王宿闻其儒者,常虚心从学。禧亦敬恭以授王,由是大得赐遗。禧既明经,又善星官,禧说齐、韩、鲁、毛四家义,不复执文,有如讽诵。又撰作诸经解数十万言,他在经学上的造诣,令人折服。
乐详,字文载,少好学,建安初,详闻公车司马令南郡谢该善左氏传,乃从南阳步诣该问疑难诸要,今左氏乐氏问七十二事,详所撰也。所问既了而归乡里,时杜畿为太守,亦甚好学,署详文学祭酒,使教后进,於是河东学业大兴。
至黄初中,徵拜博士。于时太学初立,有博士十馀人,学多褊狭,又不熟悉,略不亲教,备员而已。惟详五业并授,其或难解,质而不解,详无愠色,以杖画地,牵譬引类,至忘寝食,以是独擅名於远近。详学既精悉,又善推步三五,别受诏与太史典定律历。
乐详不仅博学,而且官路亨通,在历史上等到曹丕去世后,在太和中,转拜骑都尉,这可是两千石俸禄的高官。
苏林,字孝友,陈留外黄人。博学,多通古今字指,凡诸书传文间危疑,林皆训释。建安中,为五官将文学。黄初中,迁博士,给事中,封安成亭侯。
杜宽,尚书仆射杜畿之子,比起前面的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他的年纪较小,年不过四十,其人清虚玄静,敏而好古。以名臣门户,少长京师,而笃志博学,绝於世务,其意欲探赜索隐,由此显名,当涂之士多交焉。经传之义,多所论驳,皆草创未就,惟删集《礼记》及《春秋左氏传解》。
不过这杜宽看起来比较显老,而且一副病怏怏的模样,显然身体较差,他的侄子杜预乃是历史上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杜宽对于《左传》的研究对于他的侄子杜预有很大的影响,后来杜预写成巨著《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不能不说是受到了叔父的启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