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1 / 2)
沈蓁蓁的大哥二哥都在前两天赶回来了, 一家人聚在一起, 吃了最后一顿团圆饭。
沈府上下张灯结彩的, 十分喜庆。从沈家族里请来的全福人也安排在沈府住下了, 略休息一晚, 半夜便要开始准备了。
是夜。
许氏、沈蓁蓁的两个大嫂在沈蓁蓁房里陪着沈蓁蓁坐着说了会儿话, 毕竟半夜就要起来准备了, 虽说不舍,但还是回去了,让沈蓁蓁睡一会儿。
沈蓁蓁躺在床上却是怎么都睡不着。这一天来得比想象中快了很多。她还记得前世嫁人前, 除了欢喜期盼,还有马上要从无忧无虑的姑娘变成上要侍奉公婆、下要伺候夫君的新妇了,对那陌生的的一切不由害怕。而今晚, 她心里却只有欢喜期待, 因为知道梁珩会如何待她,沈蓁蓁的心很安定。
梁珩这边。
深夜母子还未休息, 沈府昨天将喜服送了过来, 有些地方不合适, 又拿回去改了, 今天深夜才又将重新改的喜服送过了过来。
梁珩又试了试, 这回很合身,就算不合身了也只能将就穿了。
梁珩这边的事宜, 几乎都是沈府派过来的二管家操办的。好在准备的也不多,将院子装扮得喜庆些, 采买些食材, 分配下人各自要做的事,也就差不多了。
昨天沈蓁蓁的大嫂带着全福人过来在新房里铺好了床。
梁珩睡在新房的隔壁偏屋里。也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和沈蓁蓁相识相处的一点一滴,不停地在脑海中翻腾着,让他的心,软了又软。
明天她就是自己的妻了。梁珩只要想到这个,心就颤得厉害,一阵一阵的痒意从心口传向四肢,延绵不止。
半夜不知何时,沈蓁蓁感觉才刚睡着,就被人叫醒了。
沈蓁蓁正迷糊间,就被叫去沐浴了,热水一泡,沈蓁蓁感觉自己更困了,泡着泡着就睡了过去。
许氏在外面叫了两声,没听到回应,担心沈蓁蓁在浴桶里睡着,便推门进去了,果然就见沈蓁蓁趴在桶沿上,已经睡着了。
许氏走过去,轻轻地将女儿散乱的头发撩到一边,露出白皙的脸来。
许氏看着自己疼了十七年的女儿,过了今天,女儿便是别人家的人。再回家,就是客人了。
许氏想着不禁悲从中来,几滴略浑浊的眼泪落下,许氏又连忙擦去。
到底不能耽误了时辰,许氏还是叫醒了沈蓁蓁。
沈蓁蓁睁眼就见娘正站在自己跟前,叫了声娘。
许氏看着女儿睡眼朦胧的样子,感觉像是回到了好些年前,女儿初初牙牙学语的时候,第一声娘就将她心都叫软了。如今一转眼,女儿就要嫁人了。说来也奇怪,上次女儿出嫁从家里出门时,许氏这会都没多少印象了。这会像是女儿首次出嫁一样,心里不舍得紧。
许氏在房里,沈蓁蓁颇不好意思擦身子,“娘,您先出去吧。”
许氏见沈蓁蓁清醒了过来,应了声,“蓁儿快些,别耽误了时辰。”
等许氏出去了,沈蓁蓁起身,快速将身子擦干净了。
沈蓁蓁换上大红色的亵衣,穿了一身水红色的常服,出了房来,坐在房间梳妆台前,许氏拿着帕子,轻轻替她擦着头发。
“蓁儿啊,以后到了夫家,就是当家主母了,上要孝敬婆婆,下要照顾好夫君。我看梁珩是个好的,以后你可不能像在家里做姑娘一般,再不能任性了...”许氏絮絮叨叨地交代着。
房间里点着数十根蜡烛,将房间照得通明。
沈蓁蓁看着镜子里,母亲模糊的身影。她还记得她娘年轻时美丽的样子,岁月如白驹过隙般流逝,如今红颜老去,她娘两鬓已经有些斑白了。
沈蓁蓁转身抱住了她娘,心里酸涩得厉害。
许氏感觉到女儿在哭,忙将她拉起来,勉强笑道:“大喜的日子,可不兴哭。”说着又替她擦去眼泪。
沈蓁蓁见她娘眼眶也红了,怕她娘难受,便将心底的酸意压下,转过了身。
头发擦干后,丫鬟又端了些糕点粥食上来,用完早点便要上妆,上妆后再吃东西就不方便了。
沈蓁蓁不大想吃,但还是强迫自己吃了些。
等沈蓁蓁用了粥,外面等候已久的全福人便进来替沈蓁蓁梳妆来了。
虽说沈蓁蓁前面退过一次亲了,但全福人还是捡着好话说。毕竟沈家是凉州数一数二的富户,沈族的人几乎都是依附着沈家过活的。
女人一生只能开一次脸,上次沈蓁蓁已经开过一次了,这次便不再兴开脸了。
全福人拿着一柄玉梳替沈蓁蓁梳着头发,口里还念着吉祥话。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
许氏站在沈蓁蓁身后,无声地擦了擦眼泪。
又将沈蓁蓁的头发盘成高鬓,用两只步摇和玉簪子,又插了些珠花。
头发梳好,许氏的大丫鬟碧莲便上前来为沈蓁蓁上妆了。
因沈蓁蓁肤色白皙,碧莲只在她脸上扑了一层薄粉,又扑了些腮红,取了一张红纸让沈蓁蓁抿了会取下,唇上便已是赤红一片了。
梳好了妆,外面天都快大亮了。沈家的出嫁吉时是巳时。
许氏昨夜给了沈蓁蓁一个玉枕,沈蓁蓁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许氏放下匆匆说了就走了,沈蓁蓁打开看了看,就见枕头中间放着两个交缠在一起的玉人。沈蓁蓁慌忙关上了,前世许氏没有给她这个,只是让她大嫂过来跟她说了几句闺房之事。王氏也不大好意思,支支吾吾说了几句就匆匆地走了。
沈蓁蓁梳好妆后,沈家的女眷和近亲女眷便进来了。每人手中都揣着些东西,给她添箱来了。
沈蓁蓁连忙起身见礼。
沈蓁蓁的大嫂添了几根玉簪子,两枚羊脂玉佩,又塞了一千两银子。二嫂添了玉摆件,金镯子,也给了一千两银子。
大舅母朱氏带着小女儿吴莞进来,也添了一枝金钗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