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化灵剑诀(2 / 2)

加入书签

因此,躲避入乾坤盾内的张凡也就降低了移动速度到千倍音速以下,并尽可能的全力施展隐身手段,在尽可能的隐蔽中前进。并设定乾坤盾外一个月,乾坤盾内三十年,躲避到上亿公里距离之后自动寻找合适的地方展开就地隐蔽作业。

此时的张凡之前为了突入化神极境,已经消耗了几乎所有的灵草灵药乃至绝大部分的顶品灵晶。此时直接掌握的修炼资源已经并不算是很多了,只能利用之前还没有完全消化掉的一些药效冲击比虚境界。

同时,此时的张凡也开始尝试着用空余出来的时间来进一步修炼和巩固之前的化形刃气功法。有了足够的时间乃至乾坤盾内超级智能的辅助,原来十分粗陋之处也开始越来越完善起来,并且张凡还进行了不小幅度上的调整。

通过虚拟幻境中的不断演练和感悟,张凡发现:只要攻击的锋刃足够细,就并不一定需要动量带来力量攻击,为了攻击的速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动量的好处。

张凡也曾经设想过最有利力量集中的针类化形劲气攻击。然而推演证明:对于这个层次的高层修士来说,就算是针对泥丸宫、内丹元婴等要害展开的攻击,针状攻击也根本无法带来多少杀伤后效,点状的伤口是很容易自愈的。线状的伤口按理说也非常容易自愈,不过那至少会影响体内关键部位的不少灵气所需的经络线路,在方便运用程度上破坏力上的性价比还算是尚可。

这样,张凡就很容易延伸并且想到了另一类攻击手段,将斧状横线性质的攻击变成三棱箭头或者三刃线方式的攻击。不论对方向着那个方向旋转身体或者扭曲部位进行选择性规避,刃气都能有效的作用到对方要害部位的核心经络之中。

当然,这样也有很大的缺陷。尤其是在刚刚斩断一些高手强者灵脉的一瞬间,对方灵脉往往有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利用原本就很紧密的状况重合起来。虽然张凡自己也没有把握在战斗的过程中做到这一点儿,可很显然:在同层次的修士中,自己绝对并非以肉身抗打击能力和自愈见长。那些灵药乃至法宝比自己本钱雄厚的多对手们可就不一样了。

进入到冥想之中,张凡很自然的就联想到了能不能以星辰劫或者星辰雷功法同这三棱化形劲气结合起来,甚至:主动赋予这化形刃气以一定意义上的应变能力乃至法则灵气。

就这样,并没有太长的时间,一门新的功法体系就在此时的张凡脑海里自动生成了:一种融合了雷法和物理攻击的法术。因为这两样是性质相差很大的攻击方式,这也就意味着新功法的抗针对能力是很强的。首先利用星辰雷法的复合射线将聚集起来的刃气以光速向目标射出,在触碰到目标的时候立即释放星辰劫带动起来的三棱刃气,这一切都结合的十分完美的时候将带来恐怖的攻击力,并不逊色于自己利用备用的“符箓内丹”展开的七到十倍左右的攻击力了。如果自己利用乾坤盾内的时间差外加“符箓内丹”而让这功法以爆发力一般爆发出去的话,短时间内的攻击能力将达到自己原本输出能力的百倍之多。

当然,局限性似乎也还是有的,首先是这样的功法在构想完成之后转入实际修炼过程中,张凡就发现即便以自己此时的精神力乃至控制能力,要熟练自如的掌握这门功法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估算下来少则五百年多则七八百年,尤其是在现在自己修炼资源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即便是借助乾坤盾,对于如今危机重重的自己来说也很显然变数太多了。

不过借助超级智能乃至张凡此时的精神力进行的冥想搜索,很快张凡就想到了办法:将化形灵力劲气乃至雷术都寄在那神秘并且平时很少用的短剑之上,这样一来,最为困难的一步光波带动法直接就被绕过去了。虽然攻击的速度会降低到顶多十万倍音速的样子,但由此带来的制导攻击乃至更为灵活的控制能力并不会让战斗力怎样衰减,某种程度上还会变得更强,这样一来,直接就能让自身的战斗力直接比之前提高折合四个品级。

更重要的是在大致的推算中这一门功法的掌握难度就降低了很多,推算中大概只需要一个甲子有余七十多年左右的时间就能掌握,这也意味着自己拥有了更多机会在这无垠大陆上的强敌赶来之前就将自己的实力提升到相当高的程度。

就这样,张凡手握那之前很少使用过,似乎比乾坤盾更为神秘的短剑开始了按部就班的修炼之旅。在张凡不断在乾坤盾内超级智能的感悟与辅助之中,那凝聚着巨大灵力劲气和雷光的短剑似乎就如同剑灵苏醒的“活剑”一样穿行飞舞,没有太过复杂的招式,却在应变和制导攻击能量方面越来越强。

最终,张凡也不打算用太过复杂或者装腔作势的名称,就如同这短剑剑法本身的特点一样。仅仅只用“化灵剑诀”来大致的概括进行总览。大致花费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张凡就完成了“化灵剑诀”第一段的修炼,整个短剑似乎如同剑芒延长到七尺左右的长剑,能够以出其不意的角度乃至雷力刃力攻击近距离的目标,最终命名“化灵剑招”,第二段那刃气的攻击距离最远可及千里,花费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来修炼和巩固完成,最终命名为“剑气千里”。第三段整个剑体如同寻常飞剑一样展开极远距离的攻击,并开始具备自主返回的能力。被命名为“咒诀剑法”如同咒语一般能够对极远距离的强敌展开突袭。因为应变能力的不同,让张凡花费了整整十年才完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