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新兴强国(1 / 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欲书阁]https://yushuge.vip最快更新!
老牌强国与新兴强国的野心,再次使远东地区战云密布。
年底,按照冯承乾的建议,腓特烈三世决定向远东地区增派两艘主力舰与两艘装甲巡洋舰,增强远东舰队的实力,并且向青岛部署一支规模在两千人左右的陆战队,增强在大清山东地区的控制力度。
只是,进入一八九八年,发生了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
一八九八年二月十五日,在哈瓦那保护本国侨民的美国战舰“缅因”号被炸沉没,美西战争的导火索被点燃了。
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冯承乾正在接待大清劳工代表。
到一八九八年初,已有五十万大清劳工赴德。因为拓宽基尔运河主要为海军服务,所以工程由海军部监管。之前一直由提尔皮茨负责相关事务,在他去了远东之后,冯承乾任命了一位海军工程师。几年下来,大清劳工的素质得到了帝国的认可,冯承乾也在想方设法为劳工争取利益。比如在去年,冯承乾就说服威廉皇储,正式向德皇提出,给予工作期满五年的劳工准国民待遇,准许其居留。
有趣的是,为劳工利益奔走最积极的不是冯承乾,也不是威廉皇储,而是企业家。
如果一切顺利,帝国议会将在一个月之后审议一份专门针对劳工定居权的法案,而提起者正是代表帝国企业家的几位议员。在这份法案中,达到条件的劳工都将获得除选举权之外的帝国国民所享有的权力,准许在帝国长期定居。如果这份法案获得通过,那么数十万劳工都有望留在德意志第二帝国。
企业家如此积极,并不是在做慈善事业。
前面提到,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相比,德意志第二帝国最大的问题是蓬勃发展的本国工业资本与资源、市场、劳动力紧缺之间的矛盾。资源与市场,依靠海外殖民地,劳动力也不例外。
拿英国来说,虽然移民英国的外籍人士并不多,但是英国企业通过向外转移,比如到印度开办工厂等,有效的降低了本土的劳动力负担,从而解决了劳动力紧缺导致的问题,工业得到飞速发展。
可惜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广阔的殖民地。
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之后,工业发展迅速,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冯承乾掌握的信息,现在帝国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产业工人,很多企业都因为招工困难难以迅速发展壮大。
五十万大清劳工,绝对是一支劳动力大军。
帝国的企业家盯上这些劳工,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这个大背景下,冯承乾亲自出面,通过劳工代表与劳工集团进行联系,就是为了控制这支劳动力大军。
要知道,这些身强力壮的劳工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转化成一支强大的军队。
当然,为了获得劳工的支持,冯承乾必须做一些实事。
这几年,冯承乾已经为大清劳工做了不少实事。比如在第一批劳工赴德之后,冯承乾就从紧张的海军预算中拿出了十万帝国马克,聘请数位语言老师,开办了语言补习班,专门为劳工教授德语与英语。随后,冯承乾每年都从海军预算中拿出数十万帝国马克,对劳工进行技能培训。
按照冯承乾的安排,最终赴德的大清劳工将超过一百万,在完成工作之前,都将接受语言与劳动技能培训。虽然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会留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成为没有选举权的特殊国民,还有一部分会返回大清,但是肯定有一部分会留在冯承乾身边,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那么十多年后,这支力量就将发挥关键作用。
冯承乾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五万到十万劳工愿意留下来,愿意为了民族的未来进行抗争与牺牲,那就足够了。
万事开头难,总得一步一步的做起。
这个时候,冯承乾只物色了几个能力出众的劳工代表,正在考验他们的忠诚度,没有急于扩大队伍规模。
送走劳工代表后,冯承乾急匆匆的去了波茨坦皇宫。
除了卧病不起的俾斯麦,帝国重臣都已到达,德皇腓特烈三世正在询问情况,以及各位大臣对“缅因”号被炸沉的看法。
这件事与帝国有什么关系?
讨论了半天,大部分大臣都没有提出有见解的看法,冯承乾也没有急着表达。
御前会议结束后,腓特烈三世照例把冯承乾留了下来。
“开始你什么都没说,现在可以说了吧。”
最新章节请到yushuge.vip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