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果断调整(2 / 2)
从某种意义上谢,正是这一变动,让“海上平台”项目起死回生。
新任国防部长帅永康与顾卫民一样,是一个“会计出身。的官员,做什么事之前都会算笔账。作为顾卫民的心腹,帅永康要想在国防部长的位置上干出点名堂来,就得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情。事实上,帅永康一直在做一件他认为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阻止林啸雷破坏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说直接一点,就是不让林啸雷乱来,避免在国防建设上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
林啸雷拼命打造“大舰队”帅永康却坚决反对与美国搞海上军备竞赛。
获得“海上平台”项目的主导权后,帅永康一反常态,决定大力支持这个项目。不得不承认,林啸雷在玩手段上还是差了一点。因为他之前也在大力推进这个项目,所以在帅永康明确表态支持后,他没有反对,而是主动提出了成立一个由国防部与总参谋部一起牵头的项目组,而帅永康则顺水推舟,把四大军种与陆战队拉了进来。到这个时候,林啸雷才反应了过来,可是反对已经来不及了,也就只能把军情局也拉了进来,并且以保密为名,要求由军情局负责总体协调工作。事实上,帅永康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用“海上平台”项目对付由林啸雷全力支持的“重庆”级级航母。
受此影响,前几年,共和国就有人提出了”航母无用论。”
因为这种论调对“海上平台”也没有好处,毕竟航母都没用了,比航母慢、更加脆弱的海上平台就更加没有用了。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帅永康并不想在“海上平台。上花费太大的精力。
非常可惜的是,帅永康没有算到李存勋的态度。
既然这件事情落到了李存勋的手上,那就不会无果而终。从某种意义上讲,林啸雷在最后关头把李存勋拉进来,就是因为他看透了帅永康的真实意图,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海上平台”项目将凶多吉少。
有了李存勋,帅永康也就只能将计就计了。
当然,在军情局的策利下,共和国的“海上平台”项目一直不为外界所知。
为了做到保密,军情局用上了“偷梁换柱”这一招。事实上,早就被外界广泛所知的“快战略投送舰队
按照张孝珑提供的情报,随着最后破“快投送舰”在年初服役,“海上平台”已经具备了实战部署能力。当然,与美国海军提出的“海上平台”不同的是,共和国的“海上平台”不仅仅是兵力投送平台,还是一个物资转运平台,以及综合保障平台。
从某种意义上讲,共和国能够率先搞出“海上平台”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
在连航母都得讲求隐身的时代,长打手 咖多米。宽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海上平台”无疑是最为醒目的打击对象了。别说抵挡饱和攻击”艘潜艇就能对其构成致命威胁。更要命的是。“海上平台。几乎无法规避攻击。只要有足够强大的情报系统,航母这类大型战舰能够凭借度避开危险,而没有任何度优势可言的“海上平台”却无法规避危险。如果考虑到“海上平台。的可部署范围,即受结构强度影响,只能部署在海况较好的海域,在天气相对恶劣的情况下,不但无法正常运作,还有受损的可能性,那么“海上平台”更加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可以说,美国海军搞了几个年都没有搞出个名堂来,就是受这些问题的限制。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先就得提高技术水平。
共和国海军的“快战略投送舰队”从一开始就采用了统一船体结构设计,虽然按照共和国海军的说法,采用统一船体主要是为了减少维护量,降低维护成本,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为了统一接口,方便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改装,然后拼凑成“海上平台”。正是如此,“快投送舰”都非常特殊。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采用双体冲浪船型的旧万吨级大型货轮,“快投送舰”在大量采用民用建造标准的情况下,在关键系统上来用了军用舰艇的标准。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采用了系统化设计。别的不说,在炮快投送舰中,只有2艘舱室设置最为灵活的散装型拥有完备的动力系统,即配备了可控聚变反应堆,其他瞰都只有蓄电池,以及由海军开的定向式电力供应系统。
这种设计带来最大好处就是保证了“海上平台”的度。因为所有投送舰都采用了喷水推进系统,而且依靠调节推进系统的方向来改变航向,没有可操作的转向舵,所以由6艘投送舰组成的“海上平台。的最大航行度能够达到弛节,完全能够满足在次要海域作战时的要求。另外一个显著好处就是在遇到威胁的时候,“海上平台”能够以最快的度分散,避免一次性损失全部作战能力。在极端情况下,只要有打手 艘散装型与撒集装箱型投送舰还能作战,就能组成一座拥有基本作战能力的“海上平台。”
当然,达到以上日的的基础还是技术。
将瞅长度均过劲米的大型船只连接起来,并且使其在任何状况下都像打手 艘船只那样航行,最大的问题就是结构强度。在级海况下,船头很有可能高出海面数米,而船尾很可能沉下去数米,由此产生的浮力差,足以将四根直径米的钢管折断。要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再好的设想也只是设想。
显然,从材料上着手很难在短期内取得突破。
华东船舶研究所采用了一个巧办法,那就是用“柔性链接”来解决强度问题。说直接一点,组成平台的6艘船不是强行拼接在一起的,而是搞一个万向接头链接在一起的。问题是,世界上根本没有能将报旧万吨级船只连接在一起的万向接头。工程师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用磁力锁取代万向接头,由计算机来控制磁场与方向,从而控制连接点的力量与方向。当然,这还不足以解决全部问题。当6艘投送舰组成“海上平台”的时候另外破投送舰在两侧充当物资转运平台,只有位于前后两端的搬散装型投送舰上的推进系统以正常方式工作,及为平台提供前进动力,另外4艘投送舰上的推进系统都充当姿态控制推进器,即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航行姿态,保证瞅投送舰始终在一个条直线上。
这么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
别的不说,要想精确控制平台的姿态,达到可以让飞机正常起降的水平,至少需要设置上千个应力传感器来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需要上百台姿态控制推进器,以及一台级计算机来控制这些推进器。
正是如此,美国海军才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
事实上,对共和国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
说直观一点,把6艘长度均过砌米的投送舰连接起来,就如同把6根牙签头对头的竖起来一样困难。
看完张孝珑提供的资料,裴承毅的第一感觉就是在做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