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正规战术(2 / 2)
当然,在使用这些“重武器”之前,美军先得找到第一主力舰队的主力舰。
夜幕下,第引舰队并没改变航向。仍然沿着预定航线,朝关岛西面海域前进。如果共和国海军的第一主力舰队没有离开之前的海域,那么在2个小时之后,第引舰队就将进入到第一主力舰队的主炮打击范围,再过2个小时,也就是在月口日凌晨点左右,第引舰队也能用主炮轰击第一主力舰队。
只不过,美军指挥官没有这么乐观。到这个时候,共和国海军占领塞班岛的意义已经体现了出来。因为共和国陆战队在塞班岛上部署了一个炮兵旅与陆军战斗部队的炮兵旅相当,昼夜不停的用劲千克炮弹轰击关岛上的军事基地。特别是安德森空军基地与阿普拉海军基地。所以几个月前,美军就从关岛撤走了所有岸基航空兵,只是偶尔向阿普拉海军基地派遣几架水上飞机,或者在需要执行远程侦察任务的时候。才让水上飞机在阿普拉港做简短停留之前北上搜索第一主力舰队的水上飞机就是从这里出的。同样受到重点照顾的还有提尼安岛上的海军航空站,以及几处临时设置的水上飞机基地。
也就是说,距离第引舰队最近的航空兵基地就是o四多千米外的海上基地。
用孤军深入来形容第引舰队的行动。一点也不过分。
当然,美军指挥官也没有必要感到紧张。
受部署在提尼安岛、罗塔乌与关岛上的区域防空系统的威胁,共和国海军的侦察机根本没有机会靠近关岛,甚至很少前往关岛以南海域。同样的,部署在关岛上的美军陆战队也在用电磁炮轰击塞班岛,让共和国陆战队无法修复岛上的机场,也就无法在塞班岛上部署战斗机。
总而言之,美军存在的问题。共和国海军也存在。
可以说,激战几个月之后,双方的航空兵早已筋疲力尽,除了派几架侦察机协助舰队之外,双方都很难组织起大规模的空中进攻战役。也就很难对对方的舰队构成威胁。更何况在舰队决战之后,胜利的一方肯定会大举进攻,失败的一方则会全力防御。到时候,航空兵的意义更加显著。
实事求是的讲,美军还拥有一点优势,因为关岛有一座用电碰炮打不掉的潜艇洞库!
虽然没有办法证明在翘年初的时候。美国在关岛部署了多少潜艇。但是根据该潜艇洞库的一些资料,特别是最大支持能力,以及潜艇的出动效率,加上在田年初,美国海军按照战时标准建造的第一批“轻便型攻击潜艇”已经下水服役,其中在美国西海岸的造船厂建造的大约力艘肯定到达前线有足够的情报证明这些潜艇没有前往珍珠港。也没有前往澳大利亚的港口,综合这些因素可以大致断定,当时以关岛的潜艇洞库为基地活动的攻击潜艇肯定在力艘以上,算上众多在战前建造的攻击潜艇,当时部署在关岛的潜艇数量应该在刃艘到4腆之间。而且基本上都在马里亚纳群岛以西活动。
相对而言,共和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上的潜艇力量就没有这么集中了。
根据共和国海军在战后公布的资料。在曰年初,潜艇部队的总兵力为心艘,其中的艘为战前建造的攻击潜艇,好艘为大战爆后建成的攻击潜艇其中出艘为按照战时标准设计的中型攻击潜艇,除掉在东印度洋上执行侦察与破交任务袭击从澳大利亚西部出航的船队的8艘、被派往阿根廷执行破交任务主要就是袭击从美国到南部非洲的运输船队的搬、远征尼日利亚协助尼日利亚对抗咯麦隆的4艘、以及配属给各舰队的口艘之外,在太平洋上执行任务的攻击潜艇有刀艘。只是其中的一半被派往西南太平洋,剩下的岛艘中,至少有,傲在北太平洋与东北太平洋上活动。也就是说,当时真正在西太平洋上活动的攻击潜艇只有出艘,而且这其中至少还有好几艘在保护3座海上基地。其他攻击潜艇的主要任务也是猎杀美国海军的攻击潜艇与运输船队。而不是到马里亚纳群岛海域蹲点。等着第引舰队送上门来。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共和国当局没有理由不在马里亚纳群岛南面部署几艘潜艇,但是受美军反潜系统的威胁,这些潜艇肯定无法过于靠近关岛。当然,第引舰队高航行时产生的噪音能够传到数百千米之外,只是在距离太远的情况下,共和国海军的攻击潜艇不但无法进行伏击。也无法确定第引舰队的具体情况。
更重要的是,从共和国当局在战后公布的一些信息来看,除了在出年上半年,即兵力严重欠缺,特别是反潜力量严重不足的时候,海军让部分攻击潜艇执行过侦察、护航等次要任务。从毖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侦察机、反潜护卫舰的产量迅提升,海军就再也没有让攻击潜艇打酱油,而是让其回归本色。以最擅长的方式,在敌人的生命航线上执行自由猎杀任务。
可以说,美军指挥官基本上不用担心来自海面下
从第引舰队的立场出,在与第一主力舰队决战之前,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找到第一主力舰队。
前面已经提到,即便没有支援,主力舰队仍然有比较可靠的侦察与搜索手段。
这就是用主炮射的“侦察炮弹”。
从技术上讲,在军事侦察卫星的质量都能降低到四千克以下的时代。“侦察炮弹。根本算不上是“高科技装备从结构上讲,“侦察炮弹”就是用大口径电磁炮射、配备了传感器的无人侦察机。因为螺旋电磁炮的炮口度在每秒奸米以上,理论上甚至能够达到每秒2o千米,所以只需要为“侦察炮弹”配备一具火箭助推动机,就能使其达到第一宇宙度,从而获得无限射程。当然,这些都是理论,暂且不说技术上有没有难度,仅仅是无限射程就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当然,“侦察炮弹”也不是万能的,而是有很大的性能缺陷。
从前面的介绍中就看得出来,大口径电碰炮实际上可以作为航天器的第一级动力,即用大口径电磁炮将航天器加到每秒4千米,然后由航天器上的助推火箭继续加,达到第一宇宙度。随着电磁炮的性能提高,甚至能够直接将航天器加到每秒?口千米的第一宇宙度。问题是,整个大战期间,共和国与美国都没有用电磁炮向大气层外射炮弹。原因也很简单,电磁炮的加器长度不过就几米、最多也就几十米,在这么短的距离内,将炮弹加到每秒4千米,相当于几万个的平均加度,而瞬时加度更是在百万以上。如此巨大的加度,对炮弹的结构、以及炮弹内的设备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别说卫星上的那些精密电子设备,就连“侦察炮弹”里的传感器都得定做。更重要的是,在射过程中,炮弹处于强磁场之下,需要做屏蔽处理,这又对炮弹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受此影响,“侦察炮弹。、实际上只是战前的侦察手段,而不是战术侦察手段。
虽然从理论上讲,也可以用“侦察炮弹。来执行战术侦察任务,即在相对较大的范围内搜寻攻击目标。但是按照特定标准生产的“侦察炮弹。的价格是普通炮弹的几百倍,而且主力舰弹药库的空间本来就有限。所以没有任何舰队指挥官会用“侦察炮弹”去执行侦察机的任务。
因为“侦察炮弹。的技术含量不算太高。所以美军按照半装弹的口径标准制造“侦察炮弹”。当然。在舰队中,“侦察炮弹”并不属于弹药,而是与干扰弹、诱饵弹等一同归属于消耗类电子设备。
作战使用中,先由侦察机等侦察力量在较大的范围内搜寻敌舰队。只有在掌握了敌舰队的基本行踪。并且确定了敌舰队的大致位置之后。舰队指挥官才会在攻击之前,用侦察炮弹对敌舰队进行准确定位这个时候,侦察机等支援力量都会撤退,或者暂时撤出交战区域,以免遭到友军误伤,如果交战距离太远的话,侦察机等支援力量则在战场附近负责信号中转,如果侦察机无法呆在战场附近,比如遭到敌战斗机攻击,舰队则需要在目标之前撒布一些高空信号中转器,在美军的作战守则中,对这些战术做了明确规定。然后利用侦察炮弹提供的信息进行炮击。
由此可见,摆在美军指挥官面前的选择有两个。
一是利用侦察机在白天提供的信息。由计算机分析第一主力舰队的航行数据,然后向第一主力舰队的航线上投射“侦察炮弹”争卑在天亮前找到第一主力舰队,并且抢在第一主力舰队之前起进攻。这么做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第一主力舰队很有可能在夜间改变航行方向,从而使搜索落空,或者需要消耗更多的“侦察炮弹”才有可能现目标。暂且不说射“侦察炮弹”会不会使第引舰队暴露行踪电磁炮在工作的时候肯定会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即便做了屏蔽处理,也无法做到完全屏蔽,比如在射炮弹的瞬间,就会在炮口处产生强磁场,而这种程度的晓场扰动对被动探测系统来说,简直就是黑夜中的灯塔。如果消耗太多的“侦察炮弹。又没能找到目标,肯定会对白天的战斗产生影响。
二是在夜间靠近战场,等到天亮后让侦察机去寻找第一主力舰队。然后起攻击。这么做更加稳妥一些,却存在一个同样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第引舰队在战场附近耽搁的时间越久,暴露的概率就越大,也就有可能先暴露行踪,遭到第一主力舰队的突然打击。如果考虑到第一主力舰队在主炮射程上的优势。第引舰队在战场外徘徊,等待战术情报,无疑是坐以待毙。
晏然,这另个选择都不够理想,也都有可取之处。
可以说,不管谁在第引舰队司令官的位耸上,都会十分为难。虽然前线指挥官必须具备当机立断的素质,在左右为难的时候,更得两害相权取其轻,而不是犹豫不解,但是在无法权衡、或者没有能力迅权衡利害关系的时候。指挥官变得由于不决,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指挥官犹豫不决的时候。第引舰队仍然向西航行,驶向第一主力舰队所在的海域。
虽然后来有很多人认为,美军指挥官犹豫不决是葬送第引舰队的第一个原因,也是主要原因,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在必须击败第一主力舰队、夺取制海权的情况下。即在必须前往战区的情况下,即便换了其他人,比如第一主力舰队的指挥官张雪峰中将,也不可能有更加理想的选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