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医院都穿了 第140节(2 / 2)

加入书签

大郢众人眼中也有些许的失望,飞来医馆的医仙都这样说,那就一定无法治愈。

润和帝迅速从枕头下面取出纸笔,沙沙地写下。

白涿作为多年医者,有医学相关天生的敏感和直觉,又问:“张医仙,如果不让呆小症病人生育,是不是暮山县就不会再有新的病人?”

张蕾摇头:“如果那些颈项粗的女子怀孕,有很大机会生下呆小症的孩子。这个病征,预防最重要。”

“尽快将海盐送到暮山县,盐价必须让百姓吃得起,海盐应该优先供给孕妇与孩童。”

润和帝看着大郢众人:“你们有谁能估算出采购海盐并送到暮山县,要多少时间?成本又是多少?卖多少铜钱才能不亏?”

译语人一不留神,把这些也翻译给了张蕾。

没人能回答。

张蕾不以为然:“国都城的殷富也在这里,他应该知道。”

这一说,大郢众人又吃惊不小,殷富竟然在飞来医馆?

医院的通讯恢复,问什么都是一个电话的事情,很快就联系到了普外科重症病房的殷富,挺巧的,他刚秤重结束,为新的减肥结果而高兴。

听完提问,殷富以为是郑院长好奇,回答地特别实诚:

“海盐也就是粗盐,在沿海卖得便宜,贵在运费。三月开始就是雨季,沿海边一路运送会到处下雨,盐最怕水,损耗也多。三倍价才能不亏,四倍价才有的赚。”

“就算今日向离暮山县最近的海盐商要货,少则五个月,多则六个月。”

“暮山县山多人穷,三倍盐都没人买。所以,这笔买卖不会有人做,稳赔不赚。”

听完殷富的回答,抢救大厅安静极了。

殷富也好,普通商人也好,没人愿意凭白亏钱。

郑院长看了一眼润和帝,只有他发话,暮山县的病人们才能获救。

卢澹则用医馆赠送的便捷纸笔,将张医仙说的病因和治疗都详细记录下来,卢满做事用心,只要暮山县能做得好,靠着卢家助力,再多去几个地方历练,成为京官是早晚的事。

卢申望着奋笔疾书的卢澹,又看向润和帝与白涿,奇怪的是,他俩都不言语。

卢家多能臣,所谓能臣必须能替陛下分忧,做事高效又利落。

卢申清了清嗓子:“陛下,正好卢家也要给卢满回信,待老臣家采买一些海盐,由送信家仆一起运到暮山县。”

“等卢县令试出海盐的用量,看到粗脖子消退的效果,再大批采买海盐如何?”

润和帝微一颌首,脸上有些许笑容:“卢卿用心,孤看到了。不妨让家仆在暮山县多待一阵子,也让卢满多呈送一些画。”

“大逞多山之地有不少,不知道其他地界是否也有此等病患?如果暮山县医治成功,其他地界的多山之地、也有粗脖子病症的百姓,是否可以借鉴吃海盐的方法?”

“卢卿,海盐一事暂且交给卢家,多多费心。孤等着好消息。”

卢申想要下床行礼,但是动不了,还被润和帝一把摁住。

卢澹立刻恭敬行礼,招来上山的亲信,把采买海盐的事情吩咐下去;如果这件事成了,卢家上下又会多一份功绩。

第129章 交换

内分泌科主任张蕾收好教材, 问:“郑院长,还有其他事情吗?”

“没了,记你出诊。”郑院长觉得克汀病和缺碘性甲状腺肿都已经解释清楚, 治疗和预防措施也有了, 接下来就是海盐运进山区的事情。

这是一桩大事,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能看润和帝的重视程度,以及卢家为自家谋功绩的内心是不是够强烈。

这件事情,飞来医馆能做得很少, 哎不对!

郑院长猛地想起加碘盐,立刻拿起手机想让食堂送几袋加碘盐过来,但在摁键前又把手机放回口袋,这点盐完全不够。

就算医院食堂有无限供应系统, 可以供应全大郢的加碘盐,可万一哪天突然回去了呢?

更何况“人性莫测”, 当无偿援助成为理所当然,那也就是结仇的时刻了。

张蕾知道郑院长在琢磨事情,反正已经打过招呼,抱着教材准备回科室去, 忽然听到急促的脚步声。

白奉御走到郑院长面前,恭敬行礼:“大医仙,能不能让奴向张医仙继续请教?哦, 不,拜师也行。不,不, 不,奴真诚向张医仙拜师!”

“只是不知, 张医仙收不收?”

金老叫住张蕾主任:“张主任,收徒弟吗?年龄很大的那种?”

张蕾望着白奉御,慢悠悠地问:“您今年多少岁了?”

“六十。”白奉御不理解,但还是认真回答。

张蕾说得很委婉:“内容太多,你记不住的。”

金老隐隐叹息,确实,现代医学太多需要记忆和背诵的内容,而上了年纪记忆力大减退也是事实,比如年轻时可以背整个病区病历的郑院长,现在连句像样的大郢语都说不出来。

白奉御可不服老:“张医仙,不试怎么知道?”

张蕾微笑,把厚比板砖的教材递给白奉御:“金老会告诉你文字的差异,明日一早,你把地方性缺碘性甲状腺肿的内容朗读一遍,我可以收你。”

白奉御是看过竹简的人,也觉得教村非常厚重,听完翻译的要求,整个人都不好了:“这太人所难了!”

张蕾微笑:“译语人既有天赋还拼命努力,十八日的学习几乎耗尽他们的心力。能认字只是第一步要求,后面还需要多年的系统学习,这本书都要背下来。”

最新章节请到18novel. men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