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亲后,她成了人人羡慕的四福晋 第677节(1 / 2)

加入书签

朝臣们倒是没有一个敢替他们三人求情。

散朝后,皇帝唯独留下了胤禛,询问了他走这段日子,王朝各处是否有异常,还问了一些京城里的事儿。

其实,如果真的出了大事,胤禛肯定会派人八百里加急送信给皇帝。

所以,胤禛觉得他家皇阿玛问这些,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肯定还有下文!

皇帝命人送了茶点进来,继续和胤禛闲聊着,说着说着,终于进入了正题。

“胤礽已经彻底废了,他虽是嫡子,却再无继承皇位的可能,胤禛,你和朕说说,接下来朕应该立谁为太子才最妥当?”

胤禛猜到皇帝有话要问他,却没有猜到他会直接问这个,而且问的如此直白。

胤禛忍不住在心里叹了口气。

他在皇阿玛心里,依旧不是最满意的继承人,不然皇阿玛也不会如此试探他了。

“册立皇太子乃国之大事,儿子不敢妄论。”胤禛躬身说道。

第1039章 都是好孩子

“你想说什么便说什么,就算说错了也不打紧,朕恕你无罪。”皇帝笑着说道。

胤禛闻言拱了拱手道:“那儿子便戏说几句,若是说错了,皇阿玛千万别放在心上,毕竟……册立太子关系国本,需要皇阿玛和宗亲、重臣们商议后再做决断,不是儿子可以妄论的。”

胤禛表明自己的态度后才道:“要册立谁为太子,就看皇阿玛想遵循何种古礼了,儿臣熟读史书,曹魏、晋、唐以及前明这些朝代,都是嫡长子继承大统,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此制虽然不能保证后世之君个个都是明君,但至少能保证朝廷稳定、人心不乱。”

“而秦、汉、隋、宋、元这些,则是立贤不立长。”

“儿臣愚见,立嫡立长可以避免手足相残,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但贤明与否就很难说了。”

胤禛说到此笑了起来:“儿子说句不该说的话,恐怕每一位皇子,都觉得自己是最贤明的,包括儿子自己,最后要立谁,自然是听皇阿玛的。”

反正嫡子已经废了,长子在皇阿玛心里也是个不孝的,老三又不靠谱。

除去这三人外,他占了长,也还算贤,皇阿玛不选他,还能选谁?

再说了,太宗皇帝、世祖皇帝和他皇阿玛,连着三代帝王,都非嫡非长。

皇阿玛一直遵循古礼,想来个嫡长子继承大统,结果呢?

在德州,胤礽的所作所为,也算给了皇阿玛当头一棒吧。

皇帝听完胤禛的话后瞪了他一眼:“你倒是想得透彻!”

言外之意,胤禛也是想着皇位的,不然……怎么一提到太子之位,便说得头头是道呢?

“回皇阿玛的话,也不全是儿子想的,儿子们打小在南书房读书,其实师傅也会讲的,立嫡立长还是立贤,古往今来,不管是文人还是寻常百姓,都会谈论。”胤禛笑呵呵说道。

皇帝闻言皱了皱眉道:“你这小子,倒是越来越滑头了。”

“儿子斗胆直言,其实皇阿玛根本无需早早立太子,皇阿玛有那么多儿子,过个二三十年再立太子也不迟。”胤禛恭声说道。

作为前太子的胤礽才做了弑父篡位之事,如今不管那谁坐上太子之位,那都是众矢之的,等于被架在火上烤。

尤其是皇阿玛,就算立了太子,也肯定十分不满。

胤禛知道,现在并不是好时机。

他当然不会上赶着往前凑。

“朕知道你的意思了,你退下吧。”皇帝挥了挥手道。

“是,儿子告退。”胤禛也不想留在这儿继续和皇帝谈论此事了。

说来说去,无非是皇阿玛想立他,又不想立他,故意试探他罢了。

胤禛走了后,皇帝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不管他方才那番话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他不急不躁、宠辱不惊,倒是让朕满意。”

他方才仔细观察了老四,这小子的确没表现出一丝急躁来。

说起太子之位时,人家也能侃侃而谈,并没有让人觉得她迫不及待想坐上这个位置。

换做其他皇子,恐怕没一个人像他方才这般淡然。

皇帝都有点想把儿子们全部叫来,一个一个问话了。

不过最终还是忍住了。

他若真的这么做,臭小子们恐怕吓得不行,接下来很长一段日子都不敢来见他这个皇阿玛了。

胤禛说了这么多,有一句话皇帝觉得自己最喜欢听。

那就是——不必急着立太子。

十月初八这一日,皇帝将几位王爷和重臣们召进了宫,提起立太子一事,让他感到意外的是,除了简亲王外,其他这几位王爷和陈廷敬等重臣,一致认为此事不必急于一时。

皇帝感到意外的同时,也松了口气,打算短时间内不立太子了。

……

接下来这段日子,皇帝依旧和过去一样,每日处理政务,时不时过问一下胤禛等年长的皇子在各处观政的情况,还有尚在宫中读书的皇子们,他也会亲自考教骑射和学问。

而胤禛作为诸位皇子中唯一的亲王,在胤礽被圈禁宗人府,胤禩被关在府邸里,胤禔被贬为郡王闭门思过后,不管是在皇子还是朝臣们心里,已经成为了超然的存在。

胤禛发现,弟弟们在他面前更听话了,宗室王爷和朝中那些重臣们,在他面前也更客气了。

最新章节请到18novel. men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