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530节(1 / 2)

加入书签

可以直言,在刘皇帝看来,比起东征,西进收取河西可要简单得多。当然,难度或许有,却无法移刘皇帝攻取之志,这将是个系统性的过程,打辽东,必须得再痛击一次契丹,连带着辽国一起收拾。

天下一统之后,刘皇帝就已经同心腹之臣筹谋四邻事宜了,虽然还没有实践,但有个大概框架,其中破辽收复辽东乃是重中之重。

念及辽东女真人的殷勤逢迎,纵然不足大用,多少也能发挥出一些价值吧!

考虑到这些,刘皇帝再度动了派人出使的心思,说起来,女真人进贡这么多年,刘皇帝照单全收,却还没回过礼,更别提使节了……

至于出使的人选,一个身影直接浮现在他的脑海,自然是王昭远了。

天寒地冻的,当身体逐渐冷下来的时候,刘皇帝畏寒的毛病又犯了,于没有在园林中待多久,起驾回宫。狩猎的奉宸卫士们也回来了,也不出所料,收获寥寥,刘皇帝很大方,以十贯一只的价钱“买下”,这就是重赏了。

不是刘皇帝小气,而是总不能因为狩猎有成,就升职加官吧。

回宫之前,在一处农舍前停下了,东京的宫苑中,也生活着一些农户、牧民,都是为皇帝服务的。而让刘皇帝停下的人家,身份自然有些特殊性,周保权母子。

当御驾停下之时,周氏母子正照料着由他们牧养的马的,注意到舍外的动静,一察看,赶忙出来迎拜。虽然对皇帝临幸,感到意外,但母子二人也没什么紧张的,尤其是周母严氏,带着儿子,恭敬之余,显得很坦然。

屋舍看起来很简陋,但整洁而有条理,就母子二人居住,当年随他们入京的忠仆,原本想要追随,都被严氏遣散,还把所有的资财散去,供彼谋生。

因此,在宫苑中的生活,没有人伺候,什么事都得母子俩亲力亲为。二人相依为命,任劳任怨,一直到如今。事实上,从一开始,刘皇帝让母子俩给他养马,只是聊以惩戒,让他们为周行逢的穷兵黩武、顽抗朝廷赎罪罢了,养马也可以说是种形式上的东西。

然而,在严氏的带领下,母子俩硬是用心地养出了一些成果……

看着周围的环境,打量着跪立于寒风中的母子俩,尤其在严氏身上停留了一会儿。眼前的妇人,说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妇,也没有任何问题,皮肤粗糙,不饰妆容,但刘皇帝一眼就相信,这确实是个勤劳贤明的妇女,优秀伟大的母亲。

再看着安静地跪在一旁,小脸冻得通红的周保权,刘承祐心中微叹,问:“你们母子,在宫中有几年了?”

严氏没有答话,由周保权回答:“回陛下,八年有余!”

“已经这么久了啊!”刘皇帝略作沉吟,说:“今后,你们母子不用再居于此了,住到开封城里的侯府去吧!”

周保权身上是有爵位的,益阳侯。

闻言,严氏拜道:“陛下曾言,让我母子喂马十年,如今期限未至!”

刘皇帝微笑道:“朕说已满十年,你可同意?”

严氏愣了一会儿,迎着刘皇帝目光,眼眶终于忍不住红了,拉着周保权叩倒,哽咽道:“谢陛下!”

第45章 心情不佳刘皇帝

万岁殿,还是以往的气象,内敛而庄严,威武的大内卫士们仍旧如雕塑一般宿立于殿宇四周,只是侍候的宫人们显得小心了许多,连路过的巡逻卫士都有意放慢脚步,减小动静,气氛明显不对。

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刘皇帝将军国大事下放给宰相们,由魏仁溥牵头,负责开宝新政各项措施的落实,他自己则退隐幕后,修身养性。同时,默默地观察着帝国的运行,这一回,大概是刘皇帝最洒脱的一次。

因而也导致,崇政殿那边,刘皇帝去的频率也比以往大大降低,如有事,也是大臣们主动到万岁殿来奏报。另外,如今负责崇政殿事务的大臣,变成了石熙载,吕胤因其母丧,丁忧去了,刘皇帝虽有不舍,但素以孝闻名的他,也不好强行夺情,阻止吕胤去尽孝。

时值岁末寒冬,被冰霜点缀的殿外,已经升职为崇政殿学士承旨的石熙载沿着那明显清理过的廊道缓缓走来,手里照例捧着一叠奏章。

他这个崇政殿的一把手,这几个月日子并不好过,主要在于不适应。曾几何时,崇政殿可是同广政殿并立的地方,虽然在实权上无法并论,但实际影响力可一点也不弱,毕竟是辅助皇帝处理事务的秘书机构。

从赵曮到赵普,无不是位卑而权重的代表,当王朴担任崇政殿大学士之时,甚至能够压过政事堂一头,到吕胤主持的这两年中,朝野之间已有“隐相”之称。

不过,等到吕胤以母丧暂离朝阙,石熙载上位,却发现,皇帝开始住在万岁殿了,不勤往崇政殿跑了。时间虽然不长,也没有特殊的表示,却让石熙载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压力。

事实证明,崇政殿权力与影响力的大小,最终还是取决于皇帝的态度,如果皇帝不重视,那与宫中其他殿宇只怕也没有什么区别,至多养了一些顾问与才士。

同样,政事堂的宰相们,其权力大小也是类似,魏仁溥的地位自不用多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溥与雷德骧二者,就是因为刘皇帝的偏重,王溥虽然只是户部尚书,却能在各方面压三司使一头,作为主持开宝政略的重要一员。

当然,刘皇帝对于崇政殿还是很重视的,政事堂的一些公文还是会移报崇政殿,他自己时不时地也还是会去察看一番,看看奏章,听听汇报。只是比起此前,万事经于其手,转变为现在有重要事务诸部司大臣皆可直接到万岁殿上禀,前后的差异对于崇政殿的人而言还是比较大的。

也就是石熙载的度量大,也没有太多的权力野心,尚能安然,只是稍微受其他同僚的影响罢了。

在万岁殿外,意外碰到了一人,五旬老者,户部侍郎扈蒙。其人是后晋时期的进士,当个地方亲民官,以文才著称,同当年刘皇帝那个英年早逝的“笔杆子”扈载为叔伯兄弟,此前也担任过中书舍人,负责了一段时间的制诰工作。

只是此时,这位老臣显得魂不守舍的,站在殿外,不时张望,几度欲请觐见,又显得犹豫不决。石熙载上前打了个招呼,问:“侍郎既至寝殿,何故犹豫不前?”

看了看石熙载,扈蒙沧桑的老脸上露出一抹不自然,苦涩地应道:“只欲向陛下请罪罢了!”

闻之,石熙载这才反应过来。事情并不复杂,乃是扈蒙在自己的家仆中认了一个从子,名叫扈继远,而这名从子犯罪了,罪过还不轻,盗卖官盐,谋取私利,事发入狱。

盐利可朝廷财政收入的一项大头,管制素严,对盐枭的打击力度尤大,盐法制定比起早年已经温和了许多的,但有些红线一碰就是要杀头的。而那扈继远,竟然干起来了盗卖官盐的勾当,即将面临的下场,可想而知,而作为其倚仗的后台,扈蒙这个户部侍郎,岂能不惊恐。

一般情况,这种案件已经不需刘皇帝亲自过问,但因为扈蒙的身份,还是传到了他耳中。不过,针对此事,只是着有司依法处置,对于扈蒙却没有什么表示。但是,扈蒙自己可坐不住,这段时间,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十分焦虑。

看着扈蒙,显得可怜兮兮的,石熙载向来提倡谨守礼法,对于其从子的行为自然厌恶。但看他这副模样,也轻轻一叹,提醒道:“侍郎当知,陛下近来心情不佳!”

面上闪过一抹迟疑,最终叹道:“总该觐拜陛下!”

刘皇帝近来心情不佳的原因,当然不会是为一个小小的无名之辈扈继远,而是开封府尹高防在不久前病逝了,卒于任上。

此事让刘皇帝大感伤怀,以致心情欠佳。要说这些年故去的大臣也不少了,刘皇帝该早已习惯了,也确实是这样,只是早年死的都是些旧臣,这两年,却是股肱、故旧、功勋,哪怕再是心硬如铁,也难免感到遗憾与惋惜。

同时,也让刘皇帝多了一些感慨,多了几分认识,当初随他打天下、定基业的将臣,如今有太多都成为老臣了,人之将去,无可奈何。

从马全义到王朴,再到如今的高防,这两年间,故人陆续凋零,并且,还将继续。

二十四功臣中,慕容延钊、李谷、王景,都在养病,慕容延钊的积劳痼疾难以根治,身体始终不见好转。李谷的风痹经过平南一役也加重了,也就是功成名就,安心养病,才没有继续恶化。至于王景,此公年纪着实不小了,西拓似乎也耗尽了他的元气……

也正是因为顾念这些,这个冬季,刘皇帝心情莫名地感到烦闷,身边人都谨小慎微地侍奉着,所幸刘皇帝一直以来都比较克制,否则,没准就把这种情绪迁罪于旁人了。

殿内,刘皇帝在看书,自然也接见了扈蒙与石熙载。扈蒙表现有些失措,见到刘皇帝直接拜倒,言辞激动,道明来意。

闻之,刘皇帝反应却显得很平静,打量了这老臣两眼,别过目光问石熙载:“那扈继远案,侦办得如何,可有结果?”

石熙载答道:“经刑部审定,大理复核,已然判死,今岁最后一批冬决,将弃于南市!”

最新章节请到18novel. men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