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534节(1 / 2)

加入书签

第54章 主动出击的回鹘人

夕阳西下,遥远的天际只剩下几片残霞,洒落在删丹城上的光芒,都显得分外暗淡。城池静悄悄地坐落在合罗川畔,四门紧闭,城垣上是严密巡逻的回鹘士卒,气氛很是严肃。

守卫的将领,带着兵卒巡视在城上,不过目光却时不时地投投向东南方向,虽然除了原野河流,长城大漠,以及连绵的祁连山脉,并不能再看见更多的东西了,但目光中明显含有担忧与期待,他的心思显然并没有放在回鹘汗庭周边的暮色风光上。

距离汉军兵临删丹城下,已经两日过去了,城池也保持了高度的严密戒备。不过,此时的城中戒备虽严,但兵马并不多,城外也不见汉军旗帜,依稀能够望见的,是激战的痕迹。

残破的旗帜,损坏的兵甲,烧毁的车辆,散落的尸体,还有那些经鲜血浸染后颜色显得深沉的草木,无不诉说着此前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激烈战斗。

自柴荣以下,大汉的将帅们,终究小看了甘州回鹘,小看了他们的决心,小看了他们的狡猾。轻视的结果,自然是严重了,郭进的前锋吃了大亏。

事情还得从回鹘答应借道说起,本就怀着一种复杂犹豫的心态答应此事,因此,哪怕给了回复,哪怕朝廷也同意遣五千人过境,仍旧让他们感到不安。

一直以来,在甘州回鹘内部,有亲近朝廷的,自然也有敌视的,这一回,就是反对派起了主导作用。而随着大汉的西进,这样的人也越来越多,毕竟汉帝国重返河西,影响一日盖过一日,对河西土地野心也一日胜过一日,在他们看来,终有一日,会将他们并吞或驱逐。

而此番借道远征的提议,则更引起了他们的高度紧张。于是,一干人联合请命,上告回鹘汗,不能放汉军过境,否则灾祸就来了。

回鹘汗景琼的内心里本就很挣扎,既怕得罪了大汉朝廷,更怕被大汉吞并,然后成为东京城内关着的一只鸟。

紧接着传来的,是五千汉军步骑,整装齐备西来,那种内心的紧迫感就更足了。后悔的情绪也开始占据了心胸,觉得让道汉军,是个错误的决定。

在重压之下,有的人会被压垮,有的人则会豁出去,迎难而上,回鹘汗景琼显然属于后者。在经过反复思量之后,仇汉派的声音占据了他的大脑,回鹘汗景琼终于下定了决心。

在一干文武、贵族的支持下,景琼决定起兵叛汉,与其坐以待毙,逐渐被朝廷以大势压死、逼死,被蚕食殆尽,不如奋起一击。

而率先过境的郭进前锋军,就成为了他们的目标。回鹘人打算也很清楚,不管其来意如何,已然答应了借道,汉军断然不会想到,他们敢主动进攻。

在回鹘汗景琼等人的构想中,如果能一举吃掉郭进这支汉军精锐,那么河西的局面就基本盘活了。汉军地盘大,人口多,军力强,然其需要兼顾的地方也不少,想要集结军队出征作战,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此番之所以集结迅速,也是在诸州镇戍卒的基础上,五千汉军,已经是一支强大的力量了。而朝廷如果损失了,想要再征召、武装、训练,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可不小。

对于决意反叛的甘州回鹘人而言,消灭郭进军的好处是显著的,一则振奋士气,二则打断汉军西进的节奏,三则给他们争取更多的时间。

而汉军主动把五千步骑送到他们嘴边来,孤军一支,与凉州脱节,只要布置得当,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在下令让沿途的回鹘军队放行的同时,回鹘汗景琼快速地从甘州调兵,加上原本的汗庭军队以及此前征召的部卒,集中了足足两万六千军队,等待着汉军的到来。

汉军的密探,在甘肃也是无孔不入的,其下属也不缺带路党、投降派,回鹘人的异动也并非毫无迹象,虽然回鹘汗此番做得够机密也够迅速,但还是有些蛛丝痕迹显露出来。

因此,这些迹象也通过密探,传到了进军的郭进耳中。密探们并不能看透其中的实情,而郭进对此有所警惕,却没有过于重视,只当是回鹘人的戒备举动。

他收到的命令,是前趋删丹城,为中军打前站,因而只把这些消息,飞马传向中军,自己则领军按照既定的速度与节奏,向删丹城进发,只是又提高了警惕心理。

然而,郭进此番已经足够小心了,一路的行军安排也是根据条例,没有什么毛病,更没疏忽大意。

但是,就是一个没想到,吃了大亏。在领军靠近删丹城约十里的时候,郭进心中就已经有些不妙的预感的,那是种没来由的感觉,征战多年的嗅觉。

在派人去删丹城通报“借道”事宜时,也命令军队从行军阵列向作战阵型调整。然后,等靠近删丹城时,完全不再预想之内的战斗发生了,回鹘汗景琼亲自率领一万五千军队列阵冲击,又分别在胭脂山与长城外各埋伏了五千骑兵,同时还遣一部轻骑绕后,截断汉军后路。

千钧一发之际,郭进也顾不得想其他了,面对回鹘人主动发起的进攻,也别无他计,率众拒敌。首先便遣副将陈万通,率领随行的两千骑冲出去,在外围游击策应,骑兵要是被围,那效用可就大减了。同时,他自己则率领部下,结阵以抗。

郭进的领军作战经验是十分丰富的,临变之际,选择处置也算得当,汉军人虽少,并遭突袭,但也表现出了极高的素养,兵士们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也结成军阵,严密防御。

除了人数上的劣势,便属长途行军,属疲惫之师了。而回鹘人则是以逸待劳,且数倍于己。但是,过去的诸多战例表明,在原野上,汉军步卒只要成功结成方圆阵,那么就足以力抗数倍的敌人,除非到粮尽兵没。

回鹘人此番也算是精锐齐聚,手段齐出了,然而,他们最大的败笔,就是没能一举冲垮汉军,反而让他们在抵抗之中,逐渐结成了那龟壳一般的防御车阵。

当那一辆辆大车联结在一起,辅以汉军兵卒,摆出一副死抗的姿态时,回鹘汗景琼不得不面临了一个现实问题,这明显不好惹的硬骨头,到底啃还是不啃。

事实上,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了,意志很坚决,吃掉这股汉军。然后,在删丹城外,一场攻防血战展开。

回鹘人的进攻如浪潮一般展开,但汉军军阵就像一块扎根的礁石,面对冲击,岿然不动。汉军的优势在于卒精阵坚器利,弓弩长枪给回鹘军队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双方战斗力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然而,回鹘人仗着的就是人多,又有不少狂热的仇汉派,他们进攻起来,也有些不要命。从五换一,打到四换一,然后三换一,这般换下去,汉军的人数劣势也被逐渐放大了。

当然,想要磨死汉军,回鹘人付出的代价也可以想象的。双方从午前战至夜幕,方才罢战,回鹘人意欲围困,然而当夜,在陈万通率领的骑兵策应下,郭进率领残部,发起了一场发击,成功杀散回鹘一部,沿来路撤军。

回鹘人自然不甘心,由可汗景琼亲自率领追击,郭进则带着麾下,边打边撤,一路退向胭脂山。最终在三十里外,再度被围上,不过这一回,汉军占据了一座山头,以更有利的地形结阵相抗。

汉军疲惫不堪,回鹘人经过苦战、夜战、追击,也是战意大消,双方之间默契地度过了后半夜。

到这第二日,从早及日暮,还是同样的攻防,还是同样的厮杀,汉军顽抗到底,回鹘人也毫无放弃的意思……

第55章 山上山下

随着天边最后一点光亮消逝,胭脂山前的战场也再度归于平静,简易的营砦据山岗而建,不算牢固,却成为了回鹘人无法逾越的屏障。固守的汉军在连日的行军、作战、突袭、撤离、鏖战之中,早已趋近于极限,但就像一根韧性十足的琴弦,始终不断。

而山岗下,仍有两万出头的回鹘马步军,密密麻麻的,四布于周围,仍旧保持着进攻的阵型,也开始就地休整。

不过显见的是,回鹘人也到筋疲力竭的地步了,在作战意志方面,是完全无法同汉军相比的。事实上,脱离了平地,面对着仰攻的局面的,回鹘人人数虽然多,攻势却一波比一波孱弱,终究是难以啃下这块硬骨头。

岗山岗下,都生起了炊火,准备着晚食,回鹘军还多备了上千道篝火,几乎将周边的漆黑点亮,夜幕之下,显得绚丽而壮观,似乎想以此震慑被围的汉军。

站在山头,郭进按刀而立,一张面庞显得格外冷峻,神情难掩疲惫,但目光仍旧似刀子一般锐利。不过,冷峻的面目下,仿佛隐藏着一种暴戾,他是真被回鹘人的举动给激怒了,虽说一汉当五胡,但真正打起来,陷入鏖战的情况下,那种危机,那等凶险,又岂是一句豪情振奋的话所能掩盖的,血的代价,方才铸就威名。

在应变之上,郭进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一切,不论是临危调度,还是临阵指挥,乃至率众厮杀,都是倾尽全力。

此刻,剩下的汉军将士,也都默默的休整着,缓解着疲劳,持久而残酷的战斗,让官兵们已经没有了其他情绪,至多期待着食物烹熟,好饱餐一顿,恢复体力,然后继续与回鹘人搏命。

“将军!”一名军吏走到郭进身旁,见他严肃的表情,不由说道:“回鹘人兵锋已钝,士气已衰,时下又已入夜,攻应该是不敢攻了!您从昨晨起,就一直不眠不休,趁此时机,还是去休息一会儿吧!”

身体的负荷反应,自己确实需要休息,不过郭进并没有点头应允,布满血丝的双眼仍旧死死地盯着包围的回鹘人,斩钉截铁地说道:“如果此时有给我一支精锐,不消多,只要两千人,定能大破敌军!”

当然,这对眼下的郭进来讲,只能过过嘴瘾了,跟随他的汉军,已是一支疲兵,自守有余,进取不足。游弋于外的汉骑,同样在与回鹘骑兵的缠斗中,大显疲态,锋芒尽失。

最新章节请到18novel. men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