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700节(2 / 2)

加入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欲书阁]https://yushuge.vip最快更新!

赵匡义肯定地指出:“至少,要让陛下知道,我赵家绝无操纵舆情,造势以对抗国法,为匡美脱罪之意!”

赵匡胤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关键就在于,如何打消刘皇帝的猜忌,如何与那些鼓动造势的人割裂开来。这等时候,保护自家才是最为紧要的。

沉吟良久,赵匡胤表情坚定起来,目光恢复了锐利,瞧向赵匡义:“匡义,此事你就不要再管了!”

赵匡义回了一个“意外”的表情,似乎有些不解。

赵匡胤则很认真地道:“此事,盖因匡美而起,本与你无关,接下来,我自来应对。”

虽然有些感慨兄长的担当,赵匡义却苦笑着摇头:“事已至此,我又岂能置身事外!”

到如今,赵家的主心骨,仍旧是赵匡胤,赵匡胤若出了问题,他赵匡义又如何独善其身,他心里明白得很。

“二哥打算如何做?”赵匡义问。

冷峻的面庞间晃过那么一丝犹豫,赵匡胤坚定地说:“我稍后具折,连夜进宫,向陛下请管教不严之罪,言明,匡美罪行,任由朝廷法纪公断,赵家绝无怨言!”

“那匡美?”赵匡义问。

“只能看他的运道了!”赵匡胤不由得有些神伤,这几乎是摆明了要放弃赵匡美了。

原本,依照正常的判罚,赵匡美之罪的量刑,纵然严重,也未必不能保全一条性命,哪怕是看在他们兄弟的份上。然而,经过这么一场风波,倘若刘皇帝想要来个杀鸡儆猴,判个死都不是不可能。于赵匡胤兄弟而言,或许就是求其上者得其下,搬起石头砸到脚了。

听到赵匡胤的决定,赵匡义也沉默了,但是心中,却莫名地松了口气。

第411章 政治危机

做好了决定,当场,当着赵匡义叔侄的面,赵匡胤亲自操刀,写下一份陈情请罪奏章。停笔之后,捧着这份轻飘飘的奏章,赵匡胤却大感沉重。

一切态度与行为,本为护弟,没曾想,这才数日的时间,又要亲自做出放弃的决定,这对赵匡胤而言,不免有些艰难。

但再是艰难,终究得有一个决断,赵匡胤也不可能拿赵家的前途去冒险做那容易被打的出头鸟。

“来人,备马,我要进宫!”目光很快变得冷硬,赵匡胤朝外喊了一声。

取过衣架上挂着的一件黑氅,简单地披在身上,赵匡胤没有作话,脚步带风,出门而去。

房间只剩下叔侄二人,猛然蹿入的寒风让二者都不禁打了个寒颤,赵德昭看着端坐在那里的赵匡义,犹豫了下,低声问:“三叔,事情真有如此严重吗?”

见其疑问,赵匡义叹了口气,起身伸手拍了拍赵德昭肩膀,道:“你还年轻,有些事情,你还看不明白,需要多看、多听、多学……少说!”

“我先回去了!”言罢,赵匡义慢步而去,留下满脸凝思的赵德昭。

公府大门前,赵匡义迈着稳健的步伐现身,寒冷的冬风扑打在其疲惫的面容间,表情并不如步伐那般从容,透着股凝沉。

马车缓缓驶来,停在门前长街上,比起在贵族中流行的华车,赵匡义的座驾并不奢华,甚至显得有些普通。

“府君!”车夫赶停马车,麻利地下车,上前相迎,并递上一件裘袍。四名身披棉袄,腰挎长刀的护卫,则默默地侍立在周边。

“回府!”赵匡义将系带系紧,轻声吩咐了句。

登上马车,稍微一顿,赵匡义又道:“派人知会一声,今夜我不回府了,去府衙!”

“是!”都是心腹仆从,也都知道赵匡义的脾性,不敢多嘴,只是听命。

寒风刺骨,夜色朦胧,环视四周,都笼罩在一层神秘而冰冷的霭气之中,长街之上,一片寂静,只有萧索的冬风呼呼作响。只是不知道,在那黑暗与阴影处,是否有一双眼睛,默默地不带感情盯着赵府的动静。

公府大门尚且开着,管事恭敬地候在那里,准备注视赵匡义离开,几顶“赵”字灯笼悬于门檐上,不住地晃动,使得“赵”字有些传神,然而那飘摇的景象让赵匡义不由有些恍惚。

“走吧!”恢复了严肃,赵匡义再度吱了一声。

马车顺着长街缓缓而去,一直到消失在尽头,公府的管事方才吩咐阍人掩上朱红色的大门。能够遮风避雨的车厢内,赵匡义却仿佛感受不到一丝温暖,整个人似乎完全融入其中,一张脸冷得渗人。

他仍旧不可避免地思考着此番风波中的利弊得失,然而越想,这心情就越发低沉。赵匡胤虽然很有担当,表明了要将此事一肩挑起,但是赵匡义却没法乐观,相反,愈觉沉重,甚至难以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

他是不由自主地去思考,此番风波,对朝廷的影响,对赵家的影响,对他个人的影响。影响,甚至可以直言负面影响,是绝对不可避免的,哪怕他们兄弟已做出决议,去向刘皇帝表明衷心,他也不觉得此事就能轻松了结了。

一个赵匡美,若是在寻常时候,或许算不得什么,但经此风波后,他的生死就几乎能代表刘皇帝对他们赵家的态度。

即便最终能够安然度过,也不代表此事就能顺利地揭过,赵匡义已然意识到,此番,他兄弟在刘皇帝面前恐怕要大失印象分。或许就像一根刺扎入皇帝的心里,而这,对于一个政治家族来讲,几乎可以说是致命的,将来什么时候刘皇帝想起此事,对他们赵家都将会“另眼”相看。

毫无疑问,他们赵家面临着一场政治危机,一场从未有过的严重危机,于他个人而言,同样。

赵匡义是个极具政治抱负的人,十几数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常人所不为,忍常人所不忍,能够一路走到如今的高位,可不只是靠着赵家的资源。

过去,他既自信刘皇帝对他的欣赏,也自信自己的能力,然而,此时此刻,他只觉自己原本无限光明的前途,蒙上了一片阴影,开始变得朦胧。

原本,赵匡义是有自信,能够在三五年之内,登堂拜相,即便不能,也足以上调中枢,离大汉最高权力中心更近。

但是如今,原本的康庄大道,广阔坦途,多了一些不确定性,距离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与野望,或许也将经历更多的波折。

说严重点,或许那条攀登权力高峰的大门,将为他关上了……赵匡义自然是个心思深沉的人,所虑深远,然而考虑越多,也就越患得患失。

……

在满朝震荡,舆情汹涌而来之际,朝廷上下,若说还有哪个机构能够保持稳定,自然得属政事堂了。下面的部司衙门受他们督促监察,而他们则是直接向刘皇帝负责的,所承受的压力自然也是不一样的,上上下下都在看着,也需要保持权力中枢的气质。

宽大威风的宰堂间,赵普端坐在公案后,埋头批示着公文,朝廷内外风波不止,实践迭起,他却稳如泰山,波澜不惊。

当然,从这些奏章上,就能感受到如今弥漫在朝廷内部的那股躁动与不安。上奏的谏章,不只有直接呈往崇政殿的,也有投向政事堂的,甚至于,有些就是刘皇帝吩咐移交给他的。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最新章节请到yushuge.vip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