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911节(1 / 2)

加入书签

“朝廷对于吐蕃的经营,前前后后已有三十余年,纵然不像安东、漠南、西北那般大洒钱,但三十年累计下来,也不少了。

朕前不久翻看了剑南道财税用度情况,其中关于支协周边地区所费,其中有约一半都是投向川蕃及与吐蕃的茶马贸易,西南茶马市监所得,也有一半留道,用在川蕃行政维持、军事建设上,仅从钱粮而言,是亏本的!

但是,朝廷付出了这些的代价,要达成的,可不仅是对吐蕃诸部名义上的统治,务了三十年的虚,该向务实转变了,获取一些实在的东西。朝廷对雪域高原不能仅仅停留于影响,还当增强控制力,这不是朕好大喜功,贪大求全,若为此,朕早就发兵西上了。

唐时诸边之患,吐蕃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虽然如今其沉沦百年,分裂势衰,但当年其东出高原,侵我汉土,略我河陇,断我三千里汉土,此事当永以为诫!吐蕃若能驯服,对剑南之安全,西南之稳定,是极其重要的!”

刘皇帝向刘晞交待着他的想法,轻描淡写间展现着他的强势:“这些年,朝廷也培养了一些亲附朝廷的部族,尤其是川蕃交界地区,有这些部族势力存在,朝廷在当地设立管理机构便有了‘民意’基础。

你进驻逻些之后,除了继续施展朝廷的绥靖政策之外,最重要的任务,便是组织起一套吐蕃事务管理结构,并发挥其作用,治不下其民,但那些受了朝廷好处,接受朝廷封赏的土官、头人,却要管好,从大汉这里获得了好处,就要守朝廷的规矩。

同时,要继续打通川蕃之间道路,增进汉地与之交通往来,另外,对那些冥顽不化,依旧意图对抗朝廷得到部族,要组织进剿,穷追猛打,彻底夷灭为止。

这些年,朕听得吐蕃这部作乱,那部袭扰,听得太多了,该做个总结了。既不识时务,那高原再是广阔,也不留其容身之处!”

说到此处,刘皇帝语气不自觉地带上了点杀意,混浊的眼神清晰了,也无情了,那是作为天子伏尸百万的“器量”。

略顿,瞥了刘晞一眼,见他听得认真,刘皇帝又道:“关于驻吐蕃大臣的建构,你和赵普商讨规划一番,只要在合理范畴,概无不允,属官从吏,任你而决!

川蕃、滇蕃茶马贸易之关市税,从中划出一部分,作为机构行政运转经费,具体分成,与财政司及二道司会商!

另外,此去大会,与你三千步骑……”

用心消化了一番刘皇帝的交待,刘晞想了想,道:“臣记得,朝廷曾与诸部有约,汉军不入逻些城!”

听此言,刘皇帝连扫了刘晞两眼,审量着他,那眼神仿佛在说:你小子是这种循规蹈矩的人吗?朕又是信守所谓盟约的人吗?

不过,话还是尽量“收敛”着说,刘皇帝语气慢悠悠的:“此一时,彼一时,朝廷当与时俱进,总不能抱着一纸条约过一辈子吧,那岂不是抱残守缺?

何况,你作为朕的皇子、大汉晋王、朝廷宰相,躬亲而入吐蕃,已是对彼等莫大的恩典!卤簿仪仗,当依朝制,那三千甲士,作为你的随驾护卫,彼等又何话说!”

面对刘皇帝这番霸道言论,刘晞反应倒也平静,思忖几许,终是向刘皇帝一拱手:“是!”

至此,刘晞基本已经接受了去吐蕃的安排,只不过,心中存在的疑问反而加深了,不便问,也有些不敢问。

但是,刘皇帝似乎看出了刘晞的心思,冲他笑了笑,道:“文海那孩子,朕很喜欢,如今也长大成人了,军校里待过,军中表现也不俗,可以正式开府做事了。

对他的安排,朕暂时有两个想法,一个是和刘昀、刘晓、刘淳他们去南洋,另外一个是滇南,你是他父亲,帮他做个主吧!”

刘皇帝这话里,俨然饱含深意,刘晞闻言初时微愣,与刘皇帝对视了一会儿,慢慢明白了。低头长考,面色恢复平静,应道:“南洋如今的情况,有些拥挤了,陛下若欲历练文海,还是让他去滇南吧……”

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

“朕知道,吐蕃不是个好去处,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民情复杂,非毅力、大才干者不能担当!”

见刘晞应承下了,刘皇帝又注视着他,以一种平静的口吻说道:“然而,若是一般人,朕还不会派此大任。不只因为,你是朕的儿子,是大汉亲王!

你是在漠南待过十年的人,对于边地军政,对少民夷族事务,堪称熟稔,有头脑,有策略,有手段。

当初漠南归治,汉制改革,都不是容易的活,但都一一为你解决。漠南能有如今的稳定,并为大汉官民源源不断供应牛羊牲口,这其中无不得益于你当年打下的基础。

对吐蕃,朕要求不高,不奢望做到漠南的地步,但请充分发挥你的智慧,施展你的才干,不负你这几十年所学与历练!”

不得不说,刘皇帝夸起人来的时候,话还是说得比较动听的,尤其有皇父身份的加成,哪怕刘晞并不是轻易被说动的人,此时内心中仍旧泛起点点涟漪。他活了快四十年了,也确实受到刘皇帝看重,但过去没怎么被刘皇帝训斥,被夸奖的情况也是屈指可数。

而当刘皇帝放下架子,和颜悦色,向你表现出有所求的时候,你需要承担的东西就绝不轻松,于刘晞而言,吐蕃之任便是如此。

“陛下重任相托,臣唯有竭尽全力!”迎着刘皇帝的目光,刘晞心中默然一叹,郑重应道。

见状,刘皇帝面露满意之色,想了想,道:“大汉治下,管辖有诸多部族,虽然朝廷过去一直在推行汉制改革,但终究是不彻底的,同样做了不少妥协。

对这些少族夷部的政策,诱之以利,镇之以威,不少臣僚都是此类想法。不过,朕总觉得虚过于实,朕近来倒是略有所得,或可行减丁政策!

国内诸杂部的人口数目必须得到控制,尤其是靠近大汉腹心地区的部族,只要人口在一定的限制范围之内,即便出现什么骚乱,也难成气候。”

“减丁政策”四个字一出,刘晞脸色不由变了变,他自然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其中之意。六、七年前,才对党项族实行了一次“大减丁”,做得堪称彻底,结果也是骇人的,偌大的榆林至今还是空荡荡,到处都是死地,宣慰司根本不敢宣传榆林平叛的具体细节,对平叛的过程朝廷也一向讳莫如深……

刘晞此时,是真怕刘皇帝又冒出什么骇人听闻的想法,所幸,刘皇帝接下来的话稍稍让他放下心来:“当然,武力减丁,手段过于狠厉偏激,容易引发后患,不足取,肉体上直接毁灭,思之也着实浪费。因此,迁移住地,是个不错的办法,尤其是那些不服王化者。

不愿在朝廷的治化之下,那就往大汉外边赶,安西那边,对人口的饥渴恐怕几十年都不会缓解,刘旻他们正需外来丁口,以平衡当地遗民。

杂夷蛮部,在国内或成疾病,在安西这样的地方,却是治病良药。在内或许居心叵测,心存贰意,到了安西,却可成为大汉建立统治的有力臂助,环境也会逼迫他们与朝廷同心一致!”

说着,刘皇帝又瞧向刘晞,指示道:“朕也不妨与你交底,开启封国进程后,大汉的移民政策也将随之更改,不会再放任自流,完全听民自便,朝廷当采取积极政策手段,进行干预指导。

具体如何做,当秉持两方面原则,农渔南下,游猎西行,汉民自愿优先,胡部强制执行!

吐蕃堪称如今大汉治下第一胡族,汉化程度也是最低一等,自应在移民范畴之内。鉴于吐蕃当下情况,朝廷并没有形成实际控制,朕对吐蕃方面移民,不做硬性规定。

不过,如何通过迁帐移民,减少吐蕃人口,削其发展潜力,平衡诸部实力,你或许可以好生思量一番……”

当一切既成事实之后,刘晞的心态也放平了,并没有因刘皇帝透露的这些信息与将来的政策变化产生大起伏,思吟几许后,淡定地朝刘皇帝一礼:“是!”

“距离吐蕃大会还有半年,你有充分的时间做准备,多多筹谋一番,相信你不会让朕失望!”刘皇帝期许的目光看着刘晞。

刘晞则还是那副心平气和、宠辱不惊的模样,这甚至让刘皇帝心头感到有些堵,谈了这么久,刘皇帝也有些疲了,克制着心头的少许别扭,冲他摆摆手,不再开言,但意思很清楚。

刘晞自是识趣的人,见状便后退一步,躬身再拜:“臣告退!”

刘皇帝轻轻地应了声,不过在刘晞退却之际,还没待其转身,又突然叫住他,老眼都睁大了:“等等!”

刘晞微讶,但还是保持着礼节,问道:“陛下还有何吩咐?”

刘皇帝一时没有接话,目光投向西南方向,仿佛在畅想,少顷,悠悠问道:“高原之上,有雪峰峻岭相阻隔,你可知翻过高峰,穿越山口,是何处?”

最新章节请到18novel. men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