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 第469节(2 / 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欲书阁]https://yushuge.vip最快更新!
古代动不动就出现三年大旱,汉武帝一上位,东海郡大旱三年……
武帝汉武帝元狩元年,也就是反击匈奴之战开始,一场涵盖关中、豫州、并州的大旱又持续三年之久,幸亏汉文帝给他留下的家底足够丰厚……
西晋晋泰始四年至五年(268—269)间,雍凉大旱,数十万人嗷嗷待救,司马炎任胡烈为秦州刺史,胡烈残暴,诸族矛盾越发加深,遂引发长达九年的秃发树机能之乱,给了西晋一记闷棍……
如果此次大旱持续个两三年,梁国虚弱,拓跋什翼健、姚苌、苻洛、苻雅之流都能乘机崛起,以后剿灭他们的难度会更大。
南边的桓温说不定又会来一次北伐……
世事多艰难。
氐秦虽然灭了,但烂摊子更大了。
“陛下无需多虑,天无绝人之路,旱灾定会过去。”王猛安慰道。
关中条件不允许这么多人驻守,李跃东返,王猛勒兵数千于潼关,其他人马调往蒲坂。
“但愿如此。”李跃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遂与王猛告辞,率军从崤函道返回邺城。
整体上,关东旱灾比关中轻,一出崤关,还能看到些青山绿水。
至少将士们饮水没多大问题,黄河断流了,其他河流却还在蜿蜒。
李跃不从河东走,就是为了亲眼看看洛阳,能否成为大梁的帝都。
一路行来,处处险关要塞,从军事层面考虑,洛阳八门金锁的格局远远强于邺城。
邺城处在大平原上,全靠坚固的城池防守。
梁国强盛,自然没多大问题,不过从长远看,一旦衰弱,问题就非常大,西面并州,北面代州、幽州都对邺城形成居高临下之势。
要防御的地方实在太多。
滏口、襄国、巨鹿、黎阳、枋头、上党……
有时候出问题的恰恰是这些地方的驻军。
而洛阳却不要这么多的驻兵,有山河之险,同时有运河之利,而不至于闭塞。
第六百二十三章 雨
上一次大雨,大大减轻了洛阳的干旱,恢复了不少生机。
大量人口从关中迁徙而来,沿途皆是村落。
百姓在官府的帮助下,竭尽全力补种菜蔬和豆菽。
洛阳气候比关中、河北温润不少,仿佛置身暖流之中。
石虎在位时,曾征发数十万百姓,大力修建洛阳宫殿,宫殿虽然荒废,略微修葺一番,都还能用。
城池依旧维持着旧貌,规模不在邺城之下。
大军进入洛阳才吃上了一顿饱饭,常炜从邺城送来数万只羊,犒赏将士们。
李跃望着香喷喷的肉汤和烤羊,竟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今年两淮风调雨顺,依旧是丰收,青齐差了一些,只是平收,户部核算度支,即便明年大旱,也能撑过去,不过府库没有任何积余。”卢青禀报道。
李跃点点头,这大荒的年景,只求国家安定,百姓不饿死就行了,其他的别想了。
“这是尚书台应对灾情的奏折。”
李跃接过,打开浏览。
经历如此严重的天灾,梁国朝堂总结出了很多经验。
如设立粮草,提倡节俭,减轻徭役以鼓励百姓蓄养家禽,修建全国性的直道和驿站,方便百姓迁徙,以及物资的转运……
开国之初,朝廷比较高效廉洁,虽然也有明争暗斗争权夺利,但总体上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无论什么派系,都还能以社稷百姓为重。
那些喜欢勾心斗角的老牌士族都衣冠南渡了,梁国朝堂的总体气氛还是积极向上的。
当然,这其中也有鸿胪司、校事府的功劳,二者一明一暗,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地方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李跃的耳目。
除了黄河下游、淮水南北,今年一个比较显眼的地方是辽东,今年向邺城输送了五百万石粟,大大缓解了中原的饥荒。
周牵去了哪里,哪里就成了大梁的粮仓。
加上这场旱灾,河北迁去了不少人口,辽东呈欣欣向荣之状,尤其是围绕渤海,兴起了一大片的新城池。
若不是这场旱灾,梁国早已进入蓬勃发展期。
在洛阳住了十余日,感觉还不错,百姓对李跃这个皇帝比较亲近,总有人献粮肉钱帛等物。
中原士族大多南下,只有一个荥阳郑氏,河北却有崔、卢、刘、高、申等豪族,随着大梁的崛起,他们也越来越强盛。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最新章节请到yushuge.vip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