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僵局(2 / 2)

加入书签

以平原君为首的文武大臣却认当“酒囊饭袋”。

仍然喋喋不休地向威后进谏派长安君去为质,请她为拯救国家而舍弃幼子:

“您和长安君不下地狱,谁又有资格?”

赵威后终于忍无可忍:

“谁再向我提以长安君为质,老妇必唾其面!”

再不要脸的人,任何一只“酒囊饭袋”,也不愿在朝堂大殿上当着众人被老太婆唾吐一脸口水。

何况又是为你赵家江山?

反正我们已尽了自己的心,何苦讨人烦?

“忠臣”们全蔫了。

做为王室宗亲和相国的平原君却不能就此沉默。

尽管他也拿不出任何退敌之计,不敢去挨赵威后的那口唾沫,仍然要想办法打开僵局。

排除赵国是否真的无力、将相们是否已经完全尽力这些因素。

既然国家已走到必需“外援”才能摆脱困境的地步,面对现实。

赵威后确是过于固执,因而堵住了齐国援救这条道路,使赵国陷入危机。

为了挽救赵国,就必需让威后走出意气用事的盲区,忍痛割爱,请兵解危。

于是,在“中国文学史”中,就留下了《触龙说赵太后》这篇千古“明文”。

当然,在这里我们是讲“故事”,就不能按原文逐字句地翻译,也不想深入研讨它的文学艺术价值。

但了解一些触龙是怎样“动之以情”地进入赵太后的内心世界;

再“晓之以理”,使她认识到,任何人都只有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个人长久利益。

从而胜利地打了一场漂亮的心理战,也很有趣儿。

触龙,只是负责对宫廷里的龙子龙孙们进行“启蒙教育”的一位“左师”。

地位在“太师、太傅”之下,无权无势,官居几品则无从查考,不会太高。

但这种“左师”不仅要求德高博学,而且年纪也需较大,到他们致仕时已老态龙钟。

不过可以经常进入宫廷,所以同威后相当熟悉。

触龙已在几年前就致仕了,本来不想、也没人让他过问政事,然而他终非生活在“桃源”内。

赵国面临的危机,平原君的四处奔波,终究会触动老人的心扉。

他已不能冲锋陷阵,但形势已不允许再僵持下去,他决定自己去试试开这把“锁”。

于是老先生拄了根棍子,踢里塔拉地来到王宫求见威后。

据专家分析,这篇文章包含着政治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关系学。

逻辑推理严密,反应了“奴隶社会制度下的财产再分配”等等丰富内涵。据先师说:

“实在是太精彩了!”

所以对这篇文章解释的非常细致,同学们在书上都逐字逐句地做了详细笔记。

可惜只是在下偏偏打瞌睡,听得糊里糊涂,一知半解。

所以现在讲这个故事不会太“精彩”,必需事先声明:

此非“师之惰”也!

可能是与大臣们“斗”得过于精神紧张,威后很迷惑,很怕老先生也掺和进来跟着凑热闹。

所以虽然是“请进”却端坐不动,沉着脸,一副“严阵以待”的姿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