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1 / 2)
大伯也曾在京城居住过,而且也有同年好友在京城做官,虽然堂兄一家不在京城,可没准哪一日也能调过来,再要不然等到致仕的时候,也可以搬到京城来住。
大伯做官的运道不足,也跟魏家自身的底蕴不够有关系,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京城较之魏家村,各方面都要好太多了,魏家如果可以立足于京城,对于后辈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儿。
而大伯也可以在这儿找到能交流学问的人,总不能一把年纪了,再去尝试如何种地吧。
一家人的日常起居都是夫人在照顾,这件事儿无论如何,也要跟夫人商量过后才能决定。
刘枫一如既往的大气洒脱,都不用夫君多说,便就已经直接应下了。
“那夫君就写信吧,我也亲自写封信给大伯母,来表明咱们的诚意。”
上次回江佑府,看得出来大伯是一个端方板正之人,跟大伯母接触了两次,为人也是很好相处的,更何况这老两口对夫君真的是照顾有加。
当年夫君娶她的聘礼,还是大伯跟大伯母出的呢,操办婚事也是大伯母千里迢迢过来弄的。
无论是对夫君,还是对她,都有着莫大的恩情。
“不知道父亲和母亲以后会做何打算,他们若是要来住的话,做儿女的也不能不同意,如果大伯和大伯母在这儿,可能会少很多矛盾。”
魏时话说的很委婉,但该有的意思都表明出来了。
有些事情就得提前做好准备,免得日后抓瞎,大伯如今这几年是把魏达放到身边亲自教导,这一次上京不是没有可能把魏达带过来,魏达来了,母亲和父亲或许也会跟着过来。
而且即便是魏达不来,大伯和大伯母也不来,也不意味着父亲和母亲就一定不会过来了。
再怎么想要不往一块儿凑,关系都在这放着呢,不可能改变。
夫君的意思,刘枫都懂,可一点儿也不带惧怕的,哪怕是只有公公婆婆过来,也不妨事儿,她虽然低了一辈儿,可是品阶高着呢,正一品的伯夫人,怎么着也不会被从四品诰命夫人压过去吧,再说了她身边这么多嬷嬷、丫头,还能没几个出主意的。
就算这些都不成,她真被人欺负了,可她爹娘还在呢,不能对着婆婆下手,还不能踩踩李家吗。
总之是没什么好担心的。
“家里人来了肯定能照应好,但若是来人有欺负咱们的,你夫人这么多年的枪法也不是白练的。”刘枫雄赳赳气昂昂的道。
好歹也是能打进土匪窝里去的人,武艺不逊色于一般男儿,脾气更不是吃素的。
儿子都已经八岁了,夫人也还是怪……可爱的。
魏时忍不住笑出了声,“那为夫日后就多仰仗夫人了。”
“好说,好说。”
反正有她在,就绝对不允许有人蹬鼻子上脸欺负夫君。
两口子已经是严阵以待了,一点儿都不知道,千里之外的魏家村,李氏已经想要把魏仁拖死在这儿了,谁都不能坏了她儿子的事儿。
——
从筹备航海司开始,到为下一次出海做准备,魏时可以说是一直忙到了年底。
可就算是已经到了年假,今年这个年也照样轻松不了。
首先是没办法在府里头过年了,一等伯及其夫人是要到宫里头去过年的,两口子已经打算好了,把儿子也带过去,多经历一些大场面,多认识一些人,对孩子来说总是好的。
但是这样一来,家里就只有姨娘一个人过年了,为了弥补这事儿,大年三十的头几天,晚膳一直都是一家四口一块儿用,都在姨娘院子里用。
其次还是出海的事儿,二皇子要负责这一次的出海,方方面面牵扯到的事情太多了,为了安全起见,也为了这一次出海能够顺利,魏时尽可能的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二皇子,包括一些极小的细节,都不放过。
这也是需要时间的,大过年的,两个人见面的地点不是约在双方府上,就是要单独找个僻静一点儿的地方,一个说的,一个记的。
牵扯到生死的大事情,就没有不用心的。
实在是太忙了,魏时真分不出多少时间来带孩子,好在是已经八岁的魏远,友人不是一般的多,各个圈子里的都有,各个年龄段的也都有,交友所涉及的范围之大,让当父亲的都瞠目结舌。
有名气的诗人、词人,好像都比较真性情,他们不忙着科举,不忙着入仕途,反倒是更喜欢把时间花在山山水水和交友上。
魏远年纪小,可是才名不小,还有几首流传在外的诗作,因此除了跟京城里的前辈友人相交之外,还有千里迢迢跑到京城来与他相交之人。
光是这份诚意就很能打动人了。
魏时缺的不光是灵气,还包括这样一份感性,喜欢吃一枚鸡蛋,不想探寻这枚鸡蛋是哪只老母鸡下的,对他来说诗词文章也是这样,再是欣赏,也不会千里迢迢去见作者。
当然了,基于这个理由过来找魏远的人并不是很多,还有一部分是专门到京城寻找门路的,天下人都向往着京城,不少有志者都会来闯一遭。
对于诗词家敲门砖就是自个儿的作品了,找到一个自己认可也被世人认可的前辈,把敲门砖递上,如果能够得到赏识,那也就能慢慢融入到京城的诗词圈子里来了。
魏远哪怕只有八岁,在一些人眼里已经是前辈了。
航海伯府的客院,在魏远没有成名之前,基本上都是空着的,魏时友人不多,需要借助在旁人家中的更是一个都没有。
最先住进来的反倒是魏远的友人,倒也是挑人的,过来拜访的人里,十个里头都未必有一个,能被魏远邀请在自家住下。
而住下的人,有待几天就走的,也有一住就是小半年的。
魏时也曾经有机会接触一二,儿子的眼光还是不错的,都不是什么品性恶劣之辈,而且在诗词上,确实是有几分灵气。
让他这个没有灵气的人很是羡慕。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诗人、词人都不想考科举,在儿子的友人当中,魏时就曾经遇到过跟他请教科举内容的,而且听上去应该也是已经苦读多年了,只是屡试不中,颇为烦恼。
在魏时曾经给儿子规划过的人生道路上,科举也是必经之路,从胎教的时候起,读的就是论语。
封了爵之后,倒是不太在意这个了,既然有一个正一品的爵位打底,他倒是更想放手让儿子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喜欢写诗、画画、弹琴、下棋、写字、打猎……的魏远,兴趣实在是太过广泛了,无法抉择。
倒是也没想着放弃科举,毕竟已经学了这么多年了,按照父亲的话来说,他在娘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用功了,就这么放弃,怎么想都觉得不甘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