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2 / 2)
野猪牙汉奸挥手挥得格外用力,声泪俱下地说:“太君!格格!若有机缘,烦您开个金口,介绍小人去满洲皇宫尽忠吧!小人名叫……”
佟彤冷漠地朝窗外点点头,踩下油门。
“这次就放过你们,”她心里说,“祝各位明天就为国捐躯。”
卡车缓缓加速,比之前开起来还要丝滑。
从后视镜里看到,日军小队对卡车行了几分钟的注目礼,随后跛脚太君一声令下,进入小路隐蔽,很快就不见踪影。
村庄就在一里开外。其实早就有村民注意到这辆从天而降的大卡车,但大家胆小怕事,也不知车上所载何人,都不敢靠近,走路也绕着走。
及至看到开车的是中国人,众老乡才松一口气:“果然是自己人,我们刚才看走眼了,还以为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国民政府算“官兵”,但地方势力也错综复杂。百姓不想惹麻烦,一律敬而远之。这佟彤也理解。
现在走近一看,果然是中国同胞,男的玉树临风,举手投足间都是雍容贵气,女的娟秀礼貌,一看就是有文化的大家闺秀,还会开卡车——这样的女子在整个中国大概都不多见。
佟彤想着之前手机定位或许有误差,甜甜的朝老乡们打个招呼,询问成都城的具体位置所在。
老乡一听她说话,果然态度友好,这才慢慢围上来,七手八脚地比划,向他们指了去往成都城的路。
年迈的村长也闻讯赶来。老人家留着长胡子,穿着大约光绪年间缝制的破衫,好客地朝两人一拱手:“两位先生太太若不嫌弃……到老儿家里吃顿便饭吧。”
村长话音刚落,佟彤的就觉得肚子里的肠胃应景地一缩。
她总算切身体会到,这身皮囊真拖累人……
希孟已经替她应了:“那就谢谢老丈。”
佟彤也赶紧道谢,顺便纠正:“我不是他太太哈。”
村民在院子里支了张桌,围上几个破板凳,摆上点粗饭和没油水的菜,还连连告罪:“今年的收成已都上缴官府,用作前线抗敌了。菜品寒酸,两位莫怪。”
村长一家老小数人,打量着两人的衣着鞋帽,问:“两位是……从南京来,还是从上海来?可否知道如今局势怎么样?唉,最近都弄不到报纸……”
佟彤按实情答:“我们是北平来的……”
她低头一看自己的旗袍。现代婚纱店租的复古衣装,尽管是全店最朴素,但那做工和料子,拿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便是大部分百姓望尘莫及的高档货。再加上两人一口“标准国语”,无怪村民们一上来就猜他们是从大都市过来避难的。
她用眼神跟希孟商量一下,按照自己对当前局势的了解,简单说:“敌军暂且不会攻来,但……轰炸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你们要做好准备。”
她看看围坐饭桌的人,忽然发现都是老弱病残,忍不住问:“您家的壮丁呢?”
“川军!”村长自豪地拍胸脯,“娃娃们都已上前线了,不胜不还!”
月色落了下来,把几盘水煮野菜照得油汪汪的。佟彤衷心说:“咱们会赢的。从大清国开始,那么多列强想让咱们亡国灭种,最后不都是无功而返吗?”
村民们相顾而叹:“县上的长官们一个个都垂头丧气的,还是城里来的文化人看得清。”
气氛渐渐变得乐观起来。
眼看吃得差不多,村长站起来,做了个总结陈词。
“今日实在没什么可招待的,只盼咱们中国人的苦日子赶快过去,先生太太能早日回到家乡。大家都保重吧。”
老村长坚持带头把他俩认成两口子,佟彤对此哑然失笑,再次澄清:“我不是他太太呀,我们看着那么有夫妻相吗?”
一边说一边暗自想,要是老乡们真觉得自己跟希孟有夫妻相,那倒也不是坏事,四舍五入就等于夸她倾国倾城……
饭桌上几个人笑道:“太太逗我们耍哩!就上个月,有两个像你们一样的先生太太,也穿着这样的衣裳,也是一般的神仙眷侣,来我们村吃了饭,跟大伙摆龙门阵,说什么要到附近的古庙里去绘图……对了,他们也是从北平来的,你们或许还认识呢——那先生姓梁,他太太姓林……”
佟彤夹着最后一筷子菜,手悬在半空,硬是忘了往嘴里送,一双眼睛越睁越大,也忘了澄清自己了,激动地说:“我认识我认识!他们来过这儿?他们现在在哪儿?”
致力于文物保护的专家们不止来自故宫。抗战爆发之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开始周游全国,测绘和拍摄古建筑遗物,用自己的方式延续中国的文脉传承。
胳膊肘被无声无息地捅了一下。希孟有点好笑地给她一个眼神,警告她别得意忘形。
“望远镜。”他说。
佟彤从善如流,赶紧收敛。要追星以后找个和平年代穿过去再追。
这时候天色已完全黑了,老乡们龙门阵摆够了,张罗着收摊。
忽然远处打来一道手电,一束亮光十分不礼貌地打在人群中央。
希孟一皱眉,转身避开。
“这个是村长家?”拿着手电的陌生人甩着一沓法币,腆着肚子喊,“有没有米面粮食?油、肉?我家老爷按市价买!……”
佟彤循着那手电光看过去,吓一大跳。
这不是白天那野猪牙汉奸吗?
太君们今天因为修车耽搁了一天,大概是口粮告罄,让野猪牙来帮忙采购。
他抖着身上的绸缎长衫,趾高气扬地催促:“有没有卖的?没有我找下家了啊!”
忽然他浑身一抖,眼睛定在佟彤身上:“格、格格??……”
作者有话要说:穿到抗日年代,不跟太君过过招,总觉得缺点啥……
</div>
</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