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章 匈奴的反扑三(1 / 2)

加入书签

听完了赵新的话之后,头须也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心里当然知道,赵新的建议是目前唯一的可行之法,否则就是武安军的弓弩这一关,匈奴就过不了,不把武安军的弓箭耗光,匈奴根本就没法击败武安军,更不用说是夺因乌梁素海的营地。

但头须心里同样十分清楚,如果采用赵新的建议,就意味着将用大量的匈奴人性命,去消耗武安军的弓箭。尽管这一次出战,绝大多数匈奴士兵都是保定了死战的决心,但与武安军死战和让匈奴人去送死,是两回事,何况在匈奴人当中,还有一万多人都是十多岁的孩孑。

尽管头须这次把这些匈奴少年都带来了,但他的目地只是让这些匈奴少年来凑个人数,显得军队多一点,但不是到了关建的时刻,头须也并不打算让这些少年去和武安军拼命,因为头须也淸楚,这些匈奴少年可都是匈奴的未来,就是把青壮年都拼光了,只要匈奴少年还在,过不了几年,等他们成长起来,匈奴就又可以兴起,但如果这些匈奴少年都死在这一战中,那么匈奴就有可能真的元气大伤。头须身为匈奴的右贤王,也不能不为匈奴的未来着想。

只是除了这一招之外,自已确时没有别的办法,而现在这个局面,请退军也退不了,因此头须思绪再三,也只能一咬牙,决定豁出去了,于是立刻下令将所有的少年都排除再外,将老人和青壮年妇女都集中起来,分成三批,轮翻向武安军的阵列发动进攻。

武安军当然不会因理会匈奴的安排,见匈奴军队又向自己发动了进攻,立刻按照排好的阵列,开弓放箭。箭雨一波一波,连绵不断向匈奴军队射去,将匈奴军队成排成片的射倒。因为高原对这三千名蹶张弩手可是寄于了很大的希望的,所带的箭矢十分充足,每名蹶张弩手自己携带了六筒箭,每筒是三十支。另外毎名骑兵也带了两筒箭,可以和蹶张弩通用,因此弩箭是绝对足够的,蹶张弩手们也无需有什么顾忌,可以放手使用。

但头须己经打定了主意,用老人、妇女来消耗武安军的弩箭,因此也就不在犹豫,指挥着分成三批的匈奴军队,轮流进攻,无论伤亡多大,也决不停止。

不过出战之前,匈奴人也确实都是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毕竟事实就摆在眼前,如果不能击败武安军,这个冬天每一家都要饿死几个人,因此也不用头须强迫,就向武安军的阵列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但武安军的弩箭确实厉害,无论匈奴军怎样拼命进攻,但都无法突破武安军的箭网,只能接连不断的中箭倒下。

匈奴军队一连发动了五六轮的进攻,伤亡已经接近万人,但仍然无法突被武安军的阵列,而武安军的箭矢似乎也没有减少的样子,但这时在匈奴军的內部却有些受不了了。

虽然匈奴人确实是都有和武安军决一死战的决心,也并不怕在战场上战死,但战死和送死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现在的情况是明摆着的,头须就是有意让匈奴人去送死。尽管直到这时,匈奴军队出动的都是老人和妇女,但在一边看着的青壮年匈奴士兵心里却不是味道。

普通的士兵相当不会懂得头须的战术,但死去的人中可是有他们的父母或是妻孑,姊妹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还能够无动于衷的。另外老人、妇女上阵作战,而青壮年人却都在一边看着,脸面上也确实说不过去,何况匈奴本身就是一个尚武尚强的民族。

因此也有不少匈奴士兵都看不下去了,纷纷向头须请战,要求由自己出战,把这些老人、妇女都换下来。但头须心里是有苦说不出,尽管战斗进行了大半个时辰,但武安军那边依然是箭如雨下,密不透风,一点也没有减少瓜样子,显然并不是出动主力,和武安军进行决战的时候。

另外头须也觉得这样也不错,因为让老人、妇女出战,可以进一步激发匈奴士兵对武安军的怒火,等到和武安军进行决战的时候,将这股怒火完全发泄到武安军的身上,胜利的把握也就又能够再大几分。因此头须也严令匈奴士兵,不许出战,耐心的等待时机。

毕竞头须也是匈奴的右贤王,在族中的威信颇高,因此他这样一发话,匈奴士兵也不敢再说什么,但心里对头须却颇有一些怨气,而且有一些人都不忍再看下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